大河网

【地评线】河声丨有一种民生温度叫“长者食堂”

2023-12-27大河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许多地方、部门、单位努力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党的温暖传递给千家万户。

12月24日正午时分,在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屏山社区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10多张餐桌坐得满满当当,社区的“银发一族”们正在开心地享用着惠民午餐。他们说:“‘1荤2素1汤1饭’的套餐只需要10元。不仅便宜,更节省了做饭做菜的时间。”

长者食堂,就是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的食堂。它因万千需要帮助老年人而存在,目的就是要让众多孤独在家的老年人不仅可以就近吃上“可口饭、放心餐”,而且还能经常聚在一起,满足精神需求。为了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通信花园社区党委成立了“长者同乐食屋”志愿服务队,拓展出一条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他们从居民区购物不便、老人吃饭难等难题开始破题,每天不仅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提供优惠折扣的优质早餐午餐,还联合各党支部和楼组的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提供义务送餐上门服务,并以“长藤结瓜”之势,形成了社区助老食堂、便民超市、社区理发店和居民康养中心等全链条式、全过程服务体系,打开多扇服务窗口。

长者食堂也从社区走进了农村。泉州市安溪县长卿镇西溪村按照“政府拨一点、村里贴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投入30余万元建设长者食堂,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午餐,坚持每月举办“集体生日会”,并按照闽南传统习俗给老人煮鸡蛋面线,赢得了老人们的纷纷点赞。

开设长者食堂,为居家养老解决了大难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8亿。其中,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孤寡、独居、高龄老年人群体占比较高。很多老年人行动不便,手脚也不太灵活,买菜、做饭、洗碗都是麻烦事,“吃”的问题就成了居家养老的一大难题。

“小食堂”撬动“大民生”。“长者食堂”构建着舌尖上的温暖,补上了养老的突出短板,为老年人享有幸福晚年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面对“银发浪潮”,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尽力为老人们提供暖胃又暖心的服务,让老年人真正从心底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们要树牢“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忧愁,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吉明)


编辑:杜若森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