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声丨春运摩托大军“盛况不再”也是时代进步图鉴

2024-01-30大河网

十多年前,每逢春节临近,在广东广西的交界地带,一支支摩托大军就会在此过境,他们是从广东返乡的外来务工者。近几年,随着路网、高铁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摩托大军数量锐减。公开报道称,广东省交通部门2022年数据显示,骑摩托车经广东肇庆过境往返广西、贵州等地的“摩托大军”人群,自2013年春运期间达到峰值约110万辆次后,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

说起每年春运期间云桂川的“摩托大军”,很多人并不陌生,可以说是近二十多年来每到春节前都要上演的“保留”剧目。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浩浩荡荡的队伍,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然后由鼎盛逐渐走向衰弱、逐渐减少的过程。而这样的变迁,就事论事看,是一个“盛况不再”,但从更深层次看,却是时代进步的图鉴。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广东等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包括云桂川数以千万计的外来工奔赴珠三角打工,屡屡推高春运发送人数,“一票难求”成为常态。但此时,这些务工者的收入、社会的发展还不足以支撑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三五成群,用相对节约的方式——骑摩托车相约回家过年,最终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

“摩托大军”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春运,借助QQ联系等逐步成型于2003年,形成规模则是2008年,而到了2013年春运则达到了最高峰的110万辆次。这期间,对应的正是我国农民工外出人员增多、经济高度前进、各项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阶段。换句话说,这期间的“摩托大军”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到鼎盛,无疑是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意无意地很好映照和展现。

2014年后,“摩托大军”开始逐年减少。比如在321国道广西梧州东出口一度迎来45万驾驶摩托车返乡的务工人员,但到了2022年春运,过境梧州的摩托车却已经锐减至1.2万辆。其中原因,除了受疫情等影响外,更重要的则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外出务工的不少农民工等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小轿车等代步工具,同时我国铁路事业等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吸引了一部分人员。

一是舒适的自驾车、高铁等乘坐方式回家过年,一是危险系数高、寒冷受冻的骑摩托车回家过年,后者被逐渐放弃也是一种必然。今年春运,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总计约90亿人次的流动人口中,高达80%也就是有72亿人次是自驾车出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摩托大军”由盛到衰,背后是国家各项事业的持续完善和进步发展,映照的是国家进步的魅丽身影。

当然,如今还有“摩托大军”,与不少农民工收入增加、生活质量和消费习惯提升更是有着内在的关联。比如针对骑摩托车回家过节,去年就有摩友接受采访表示“我们不赶路,不着急,边骑边玩,安全第一”,更有摩友表示,骑摩托车是一种爱好,“我对摩托车是爱到骨子里去了,等骑不动就不骑了。但我骑了这么多年,一下子放下还是舍不得”。享受骑摩托车回家过年的过程溢于言表。而这背后,谁又能说不是个人生活质量提升之后,进而不知不觉间改变生活质量的新需求?

春运“摩托大军”的演进是时代进步的有力镜鉴。20多年来,“摩托大军”不断变化的是人数和队伍的壮观度,不变的却是一如既往地对社会、对不同时期国家变化的映照。可以说,每一年春运,每一帧“摩托大军”的适时照片,都是国家和时代进步的美丽图鉴,值得我们深思和珍惜。(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余明辉)


编辑:韩淼宇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