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河南“金刚腿”,要从“台前”走向“前台”
(台前县政区图,来源于台前县政府网站)
位于河南最东北部的台前县,地处豫鲁两省交界处,东、南、北三面与山东省接壤,被称为“踢入山东的金刚腿”。如今,这条“金刚腿”要沿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由“台前”走向“前台”了。
笔者了解到,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台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2024〕10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加快形成发展的高地、要素汇集的洼地,努力将台前打造成为欠发达县域跨越发展的样板示范。
其实,在今年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能见到类似“高地”“洼地”的表述。“增强县域承载能力……加速构建以县城为枢纽、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支持南乐县、台前县建设省际交会处要素汇聚洼地、公共服务高地。”县域经济起高峰,台前如今迎东风。
县级有行动,市级有布局,省级有谋划,《意见》的出台,也将“台前”放在了县域经济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前台”。台前县域经济发展不再是自己一家的事,而是要起到欠发达县域跨越发展的示范作用。
如何让生产要素汇聚到省际交会处的洼地之中,将台前县打造成公共服务的高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这需要明确定位,精准发力。《意见》为台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四个定位”,分别是省级区域物流枢纽、全国羽绒制品集散地、区域服务中心消费中心、省际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同时提出,到2025年,台前县要建成化工新材料、羽绒及服饰加工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意见》要求落实好四大项、17小项重点任务,构建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高效率基础设施体系、高标准社会服务体系和高水平要素集聚体系。
那么,台前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是否牢固?优势是否突出?路线是否科学?
根据公开资料,台前县地理位置特殊,三面与山东省的6个县接壤或隔河相望,是河南省的东北门户。区位优势明显,集聚了铁路交通和公路交通双“十字架”。近些年来,台前县实施“以工兴县”战略,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培育了羽绒、化工、木材加工等八个比较优势产业,羽绒业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特色产业。
羽绒及服饰加工、现代物流成为台前县的特色主导产业。去年9月,省委书记楼阳生到台前县调研时强调,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谋划发展,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主导产业高位嫁接、转型升级,提升教育、医疗、商业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打造公共服务“高地”,形成要素汇聚“洼地”,加快走向发展“前台”。
《意见》的发布,挖掘和激发出台前的比较优势,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为支撑,探索特色化、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同时强化区域协同融通,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台前的整体竞争力。
翻看台前县的区划沿革,“分属”是最为常见的字眼,说明该区域自古以来便是不同行政区域间的“毗邻地区”。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豫鲁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意见》将“省级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列为台前的四大发展定位之一。
这是河南与山东两个兄弟省份的“双向奔赴”。去年年底,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政策统筹、机制创新、协同治理,强化产业协调联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共建现代产业园区,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样板。
如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已定,河南这条踢入山东省的“金刚腿”,也将成为豫鲁两省合作的纽带和载体,从地域上的“台前”走向地位上的“前台”,努力打造欠发达县域跨越发展的样板示范。(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瑞朝)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