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春节,中国人永远不变的记忆!

2018-02-15新华社

  今天是大年三十

  又称除夕

  那浓浓的年味儿

  你还记得吗?

  贴春联、剪窗花、放鞭炮

  买年货、穿新衣、包饺子

  ……

  这是中国年的记忆

  这是中国人的春节

  从古至今

  年复一年

  伴随改革开放40年

  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被一一记录在

  岁月更迭的时间刻度上

  这些变化被浓缩在

  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中

  成为历久弥香的珍贵记忆

  今天

  我们通过这些老照片

  与大家一起找寻

  时代变迁下的那些春节记忆

  以前

  网购是不存在的

  集市才是必需的

  一家老小齐出动

  到拥挤的市场上买年货

  讨价还价、满载而归

  这是每年春节最深的记忆

  也是最热闹的场景

  1960年,北京郊区的两个小姑娘在玩花灯。

  1951年,河北省丰南县滦子坨村农民围着货郎摊购买年货。

  1980年,浙江绍兴柯桥农民在购买年货。

  那时的农村

  村民都要到镇子上或者县城里

  赶大集采购年货

  人山人海

  蔚为壮观

  2005年,几名妇女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的集市上选购绣花线,准备制作过年饰品。

  2007年,辽宁省大连市营城子镇的农村大集人如潮涌,吉祥喜庆的年画、春联等年货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备好年货

  贴好春联

  缝好新衣

  买好爆竹

  欢欢喜喜准备迎接新年

  1984年,江苏兴化县昌荣乡农户准备年货。

  1984年,北京丰台王佐公社社员马忠一家在贴春联。

  1991年,黔东南的苗族人家打糯米粑,准备迎接新年。

  1992年,黑龙江漠河村小朋友放爆竹。

  1994年,甘肃庆阳董志塬区的一个孩子身穿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背上刺绣挂包,迎接新春。

  迎新春怎能少得了热闹?

  庙会、社戏、花灯、舞龙

  直到后来的联欢会

  中国人过年不可缺少的年俗

  在乡村尤为红火热闹

  且花样繁多、更接地气

  1985年,山东省济南市西郊段店村农民,喜气洋洋地打起“吉庆有余”的花灯。

  1991年,陕西省三原县的庙会格外热闹,拉开了秦川大地迎新春的序幕。

  1992年,陕西眉县街东村锣鼓队擂起大鼓喜迎新春。

  一盘饺子

  一碟年糕

  一锅“全家福

  ⋯⋯

  年夜饭是阖家欢聚的盛宴

  一顿团圆饭

  一个中国年

  岁月流转

  不变的是对幸福的渴望

  对家的思念

  1960年,天津市郊区新立村公社社员宝墨林一家欢度春节。

  1962年,辽宁省开原县一户居民在包饺子,喜迎春节。

  1953年,天津市汉沽区芦台王德铸(左一)一家吃团圆饭。

  夜幕四合

  万家灯火

  一家老小围坐一起看春晚

  共同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

  “当、当、当......当!”

  “新年好!”

  贴春联、包饺子

  吃上一顿团圆饭

  热热闹闹过大年

  任凭时代更迭、岁月变迁

  回家过年

  仍然是内心不变的期盼

  其实

  年味儿并没有真正变淡

  抢年货转移到了网上

  压岁钱变成了抢红

  年夜饭有了更多选择

  工作再忙

  也不会忘记贴上一副对联

  迎春纳福

  我们对幸福和家的向往

  也从未改变

  有家的地方

  就是年

  有家人的地方

  就是团圆

  来源:新华社、新华视界(张铖)、新华网(梁甜甜)、中国照片档案馆

  监制:于卫亚

  编辑:王朝、关开亮、李永锡

编辑:林辉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