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构建多方共担的药品保障机制

2018-08-30大河网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启动国家集中采购试点、医保准入谈判等多项工作,推动抗癌药降价。目前,国家集中采购试点工作正在抓紧完善方案,医保准入谈判工作预计今年9月底前完成。

  近年来,为了让更多患者不再面对“天价药”的无奈,以可负担的价格、更便利的方式用上安全有效的药物,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并加快落实,医保准入谈判、进口药品零关税、降低增值税税率、加快新药上市审评审批、提高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组合拳的综合效应正快速释放。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基本医保最大“买家”的撬动作用,由代表政府和患者利益的医保机构以药品纳入医保目录为条件,与相关医药企业代表进行价格协商,引导医药企业开启“以价换量”模式,确定相关药品的支付标准。通过药品价格谈判降低药品价格,能够在保障患者用药的同时,确保医保基金平稳运行,有效控制医保基金支出和社会医药费用负担。我们期待一大批“救命药”通过今年的药品谈判大幅降价而进入医保目录。

  目前要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过高问题,必须冲破旧体制的束缚和藩篱,构建多方共担的药品保障机制。

  整顿药品流通秩序,改革药品流通体制。目前药品流通环节冗长,流通采购环节中的“潜规则”形成顽固的利益链,长春长生疫苗案件中暴露出来的巨额推广服务费即是有力证明。顽疾需猛药,必须下大力重塑药品流通秩序。在公开透明原则的指导下,坚决在全国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减少药品流通加价环节;在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基础上,规范搭建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为药品采购数据公开共享机制的落实设置时间节点。

  完善医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医药行业是良心产业,信用是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名片。以制度构建医药行业信用体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避免医药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建立医药行业黑名单制度,将违法违规的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的不良行为如制假售假、收受回扣、严重违反合同义务等记入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布,对违法失信者取消投标中标资格、取消药品价格谈判资格、剔除出医保目录和药品采购范围等,以强化信用约束。在官方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的当前,可以尝试与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合作,将政府监管部门掌握的医药违规信息共享给第三方征信机构,对违法失信者进行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的约束和惩戒。

  政策扶持医药研发,促进仿制药替代使用。仿制药是与专利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替代药品,而其价格只有专利药的30%—50%甚至更低。美国接近90%的处方使用的是仿制药。近年进入药品专利到期高峰期,每年都会有数十种品牌药专利到期,其中不乏重磅药。但由于我国仿制药水平低、质量差,即使不存在专利障碍,依然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药品的需求。因此,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促进仿制药替代使用,并出台仿制药市场准入、临床使用、医保衔接、税收定价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政策措施。

  适时启动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特定情况下有效平衡专利保护与公共健康福利,满足公众药品可及性需求。关于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根据WTO相关协定,各成员国不仅可以为公共健康目的,授予药品专利强制许可以满足国内药品需求,还可以将许可生产的特定药品出口到发生公共健康危机但缺乏或没有药品生产能力的最不发达或发展中成员。从国际社会来看,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印度、巴西、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多次启动药品专利强制许可。而我国自1984年就在《专利法》中设置了专利强制许可条款,但至今尚未有一起实施案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虽然是提高药品可及性的非常规手段,不宜常态化使用,但一直停留在“引而不发”的状态也不正常。今年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法分类实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提高药品可及性”,社会普遍对我国第一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充满期待。即使不真正实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也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强制许可制度作为一种威慑手段和谈判筹码,使专利权人自愿优惠许可或降低价格,从而提高药品可及性。

  合理运用专利药品平行进口规则。专利药品平行进口,是指专利权人在进口国和出口国均有合法的药品专利权,进口商未经药品专利权人授权,将由专利权人自己或经其同意在出口国投放市场的药品进口至进口国的行为。我国2008年修改的《专利法》第69条第一项规定,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进口该产品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意即允许“平行进口”。这就意味着欧美制药企业的专利药品,如果在国外的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我们就可以通过平行进口缓解国内患者的用药难题。当然这还需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否则就难逃“假药”的命运了。(作者李昌凤单位:河南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

编辑:贺心群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