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姜保忠:习近平强军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3-04-07大河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的伟大变革,包括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坚决把全军工作重心归正到备战打仗上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周年奋斗目标。2022年8月1日,在庆祝第95个建军节之际,《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的讲话立意高远、内容深刻,概括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的行动指南。讲话的核心思想是“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走出苦难、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有赖于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必须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在讲到新时代推进强军事业时,习近平强调:“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安不可以忘危,治不可以忘乱。我们捍卫和平、维护安全、慑止战争的手段和选择有多种多样,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

  “安不可以忘危,治不可以忘乱”,出自《周易·系辞下》,是孔子对“否”卦的阐释:“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意思是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不能忘记危险,国家存续的时候不能忘记败亡,国家兴盛的时候不能忘记变乱,其意在提醒当政者具备忧患意识,对可能威胁国家前途命运的困难和危险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如此才能安身保国。“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对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汉刘向《说苑·指武》记载,《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无武亦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司马法》是中国最古老的兵书之一,刘向引用《司马法》和《周易》,揭示出战争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性:一方面,“好战必亡”,武力不能随意使用,吴王夫差因此而亡国;另一方面,“忘战必危”,武力也不能废除,徐偃王因此而被杀。史书记载,西周时徐偃王一味“好行仁义之道”,面对侵略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导致徐国被楚国所灭,徐偃王临死时方才领悟:“吾赖于文德而不明武备,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以至于此。”刘向对此评论道:“夫古之王者,其有备乎!”

  历史上,“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警钟长鸣。古代儒家思想倡导“文武之道”“先礼后兵”,主张使用武力的原则是“先文德后武力”,最终目标是使天下消除战患。《说苑》记载:“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两千多年前的刘向对于战争和武力有如此清醒的认识,确实难能可贵,为后人用兵治武提供了有益借鉴。按照《周易》的解释,为防止“忘战必危”,必须“除戎器,戒不虞”,即平时要修整武器,以防不测。这方面也有成功的例子,春秋时期齐鲁夹谷之会中,孔子提出“文事武备”的著名论断。《史记》记载,定公十年夏,齐国派使者告诉鲁国,双方在夹谷举行友好会见。《春秋左传》对齐国此次会见的目的说得很清楚,就是准备劫持鲁国国君,“使莱人以兵动鲁侯”。鲁定公不明事理,认为是“好会”,欣然准备前往。作为丞相的孔子认识到其中的危险,指出:“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意思是有文事(外交活动)的话必须有武备(军事准备);同时,军事活动也必须讲究外交策略。鲁定公采纳孔子的建议,派将军率军队跟随保护。正是因为有鲁国的军事威慑,加上孔子在夹谷之会上义正词严、据理力争,鲁国最终取得了夹谷之会的胜利,齐国被迫返还了之前侵占的鲁国领土。

  “文事武备”思想在人民军队的成长史上有着充分体现。1927年8月7日,在大革命失败、党和革命事业遭遇挫折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批判了党内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毛泽东主席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论断就是在本次会议上提出来的。重庆谈判时期,为促成国共合作避免内战,毛泽东主席毅然赴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阴谋的同时,告诉解放区部队:“不要担心我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别的法子是没有的。”最终取得了上党战役的胜利,迫使国民党签订“双十协定”,为解放战争胜利赢得了时间。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打促和、以打促谈,将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和战场上的军事较量结合起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最终迫使美军俯首认输,签订停战协议,取得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的胜利。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其中有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战争、动乱带来的影响,也有随着中国崛起老牌强国所施加的经济、军事压力,更有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遭遇的围堵和挑衅。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同时,通过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和坚固的国防,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了强大支撑,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斗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具有原创性;同时,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古代“文事武备”等思想成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有益成分。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聚焦备战打仗,加快创新发展”;“全军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安全和发展大势,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一定会克服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人民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战胜一切外部威胁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姜保忠,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本文系中国法学会2022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