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张占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新动能

2023-10-20大河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站位历史进步高度,提到了一个引人关注新词——“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引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全国高质量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占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突破口和支撑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选择。河南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科教资源相对不足的省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要充分认识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步伐,全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形成新质生产力奉献更多中原智慧与创新动力。

  充分认识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第一,澄清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时代更具融合性、更能体现高科技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突破了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基本要求,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要特征。其中,这里的“新”,指的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新业态、新动能;这里的“质”,指的是物质、质量、本质、品质;这里的“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最活跃的要素,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在“生产力”。

  第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壮大为骨架,以现有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战略目标,融合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绿色技术等高端技术,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质量,是激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主要动力,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发展需求、面向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生产力新形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领力量。

  第三,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打造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时的明确指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高质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培养新兴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我们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我们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需要全民族勠力同心,在高质量创新发展方面有历史性重大进步,更需要全国各省市区按照党的二十大统一部署、发挥优势、打造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

  河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

  第一,河南省已建立“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工作机制。中共河南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全面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其中,“十大战略”的第一项就是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2021年7月,河南省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起“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工作机制。到目前,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已召开了十二次工作会议,系统、及时、全面研究、部署、推进河南省创新工作,河南省进入了推进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创新发展黄金期。

  第二,河南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省委书记楼阳生明确提出,我们坚定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成为重要人才中心,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道”。“把坚持创新发展摆在各项任务的首位,这是河南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省委明确提出按照“起高峰、夯高原、补洼地”三个导向,以前瞻30年的眼光、打破常规的创新举措,实现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国家大科学装置、世界一流学科、重大前沿课题研究、重大原创性成果“五个突破”,为高质量发展储备和增添第一动力。

  第三,创新发展全面推进。在创新驱动方面,省委、省政府大胆探索,以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为依托策源科技创新。以做优做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切入点,以建设中原农谷、强化农业创新能力为基地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国家解决农业“卡脖子”问题贡献中原力量。以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为基础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以重塑实验室体系、搭建一流创新平台为支撑,扎扎实实提升全省的原始性创新能力。以“双一流”大学建设上努力实现新跨越着力点,深入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优化调整。第四,在创新驱动引领下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202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8年的15.4%提升至25.9%。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16.7%,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5%;生物医药产业规模3000亿元左右,居全国第5位;新材料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6%;在节能电机、节能变压器、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未来产业上,全省重点培育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努力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当前,倾力创新已成为全省上下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乘势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大有希望。

  河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

  第一,以科教创新为主导,为新质生产力增添现代科技含量。河南省是全国经济大省之一,但不是经济强省,关键是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居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因此,按照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实施的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部署,以稳定快速增加研发投入为切入点,使全省研发投入强度尽快到达全国平均水平为近期目标;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位支撑,加快提升吸引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与青年人才的能力,聚集足够规模的创新人才队伍,实现国家重要人才中心的目标;以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技术创新突破为抓手,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赋能;以加强基础研究为根基,依托高等院校和已初步重塑起来的河南省实验室体系,为未来产业储备原始性创新成果与创新人才;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为着力点,真金白银支持、指导、指引工业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促进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以“双一流”大学建设和高技能人才批量培育为支撑,为全社会人力资源水平提升助力,让人这一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全面实现质量提升、能力提升、活力提升。

  第二,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扩大新质生产力发展规模。借鉴国内外创新发展的经验与做法,无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还是未来产业的潜心培育与技术积淀,都需要以科技体制改革为突破,以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为动力,强化全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像中铁盾构研发生产的盾构机走遍全球、宇通公司新能源客车跑遍各国、多氟多公司主持制定全球新能源电池材料国际标准等一样的更多有研发实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集聚更加充沛的中高端创新资源,尤其是一流的创新人才,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出新发明、新技术、新创造、新产品、新标准、新业态,开辟高端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增强市场竞争的新动能、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直接奉献新技术与新产品,加快形成更多的新质生产力。

  第三,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切入点,为新质生产力持续补充新动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效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从全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实践经验看,“科创+产业”加速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积极推动产业发展质量跃升是大势所趋。所以,在持续抓好科技创新的同时,要以更加务实和积极的政策举措促进科技创新成果高质量转化。只有持续不断地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够真正实现科技创新的目的。当然,现在科技创新的多学科融合趋势明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更需要新政策、创投环境、财政资金、税收优惠、社会融资等系统化的宽松环境。参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我国深圳、广州、苏州等地的做法,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往往需要地方主要领导亲自介入、亲自指导、亲自协调、亲自破解难题等。所以,建议河南省创新委员会尽快把重大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及时转化、高质量转化列入议事日程,以利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持续补充新动能的潜力。第四,以大规模招引人才为长远之计,蓄积新质生产力迸发的核心动能。科技创新的关键是规模化人才创新动能的活跃释放与阶段性重大创新活力的集中迸发,所以人才永远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建议在现有人才招引政策持续优化的同时,学习借鉴上海、深圳等地的做法,大胆推出新举措,甚至重要问题一事一议,一事一策,下决心从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引进全球100强大学的博士或创新团队,培育全省独有的专业优势与高端产业优势,培育更多类似研制阿兹夫定这样影响全球新药格局的人才队伍,为未来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编辑:申久燕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