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郏县:清水潺潺润吾乡 老区新貌看安良

2022-06-29大河网

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大河网讯 近年来,安良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起特色产业、生态农业等为主导的绿色产业,走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地处于河南中部偏西,伏牛山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的郏县安良镇是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安良镇曹沟村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河南区第六地委、第六专署、第六军分区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留下了皮定均、徐子荣、张才千等革命先辈的足迹,因为曹沟的黄土窑洞近似于陕北的窑洞地貌,人们把这里称作“小延安”。

南水北调

从空中俯瞰老区安良镇,青山绿水、阡陌交通与美丽村庄相互交融,宛若优美田园画卷。南水北调碧波荡漾,映照着蓝天白云穿境北上,广阔渠复建工程引北汝河水东延,蜿蜒于广袤田野,一渠清水滋润四季,丰收一年又一年。

“以前,咱村的地都是望天收,风调雨顺年景,每亩收个二三百斤,天旱时,种都收不回来。广阔渠通水后,咱村渠边的地旱涝保收,种麦、种玉米每亩至少能收八九百斤,有的家种大棚瓜果蔬菜,收入就更多了。”广阔渠边村民李晓征说。

广阔渠复建工程

兴水为民,奏响老区山村幸福生活新乐章。安良镇红石崖截潜引水工程,引来源头活水惠民生,昔日极度缺水的高庙村、赵楼村、神前村、苗楼村、塔林坡村告别了祖祖辈辈饮水难、用水难的历史,神前陶瓷工业园区也因截潜引水工程而开启发展之路。安全饮水工程,有效改善了老区供水质量,安良镇41个行政村家家户户喝上了“放心水”。

“以前吃水比吃油还贵,全村两千多口人,天旱时,真是难。过去没水拉个架子车到别的村掏钱买水是常事,现在可好了,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清洌洌白哗哗的水直接流到了锅里。”神前村村民说。

水美乡村绘新图,安良镇蓝河、肖河、胡河综合治理,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老区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攀高。“以前俺家门前这条河,夏天水发黑发臭,蚊子蝇子还多。现在河道治理了,水清了,河边栽了风景树,修了休闲道和小游园,环境变好了,俺家的房子变成了水景房。”肖河村村民李景歌。

水清岸绿

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处处感受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促进了产业发展,在这方红色沃土,接力奋斗产业振兴的故事俯拾即是。

如今条条乡村公路像一条条飘逸起伏的玉带,将各村串珠成线,行路难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而位于安良镇的神前陶瓷工业区年产量达到4.5亿多件(套),园区工业年总产值16亿元,带动周边1.2万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以前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如今一方水土幸福了一方百姓。

“安良镇是革命老区,近年来我们把红色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创建成为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卫生乡镇、中州名镇、全国重点镇。”安良镇党委书记张建政说。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郏县这片革命先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发展日新月异,先辈们当年追寻的梦想如今照进现实。郏县革命老区以奋勇争先的拼搏姿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争先晋位新篇章。(蔡长伟 赵文鑫 鲁振宇/文图)

编辑:张馨予  审核 :孙华峰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