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开封妞张弦弛:把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

2019-02-16大河网

张弦弛在法国(图片由张弦弛提供)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峰

  1985年,张弦弛出生在河南开封,当她在宽容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还能接触到不同国家、地区,尤其是欧洲文学、电影时,是不会想到自己会和法国巴黎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的。19岁远赴巴黎留学专修语言学,承担起中法文化交流的重任,在取得法国的稳定工作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回国发展,如今在文化部下属的中国国家画院外事办任职,把中国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33岁的张弦弛在不同的文化圈子中华丽转身,并从中吸取不同的养分来充实自己,她坦言对这种感觉很享受。无论在哪里,张弦弛都会向别人自豪地介绍“我来自开封……”经过这些年的文化工作,她也感受到,虽然河南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但如何行之有效地推广出去,让国人乃至全世界认知,打造一个眼下流行的网红城市,是有必要的。

  在开封的古城文化中长大

  张弦弛的父亲是南方人,张弦弛的爷爷奶奶由于工作调动从安徽和浙江来到河南开封工作,张弦弛的母亲是河南人,她从小就是在开封古色古香的城市文化中长大的。

  由于中学时代就读于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离河南大学很近,所以张弦弛能够便利地接触到河南大学的文化氛围,她说:“印象中当时我们的老师都是天南海北从全国各地考入河大的,不同的教学风格汇聚在一起,也使得我们能够兼容并蓄。当时我们的校风很单纯,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河大的文化氛围以及老师们的品行影响到了我们。”

  入了高中便面临高考的问题,不过张弦弛的父母并没有给女儿过多压力,所以跟其他同学比起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张弦弛还能和父亲一起看电影,陪母亲逛街,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小东西。小学时代读到的欧洲文学对她影响深刻,这个时期又接触到了欧洲电影,影片中静谧的树林、干净的街道、优雅的语言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原本和其他孩子一样,张弦弛同样要面临高考和就业的问题,2004年是中法文化年,张弦弛了解到去法国留学的可能性,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法国高等教育推介论坛后,明确了赴法留学的意向。经过和父母慎重协商后,2005年3月,当时19岁的张弦弛独自一人坐上了飞往巴黎的航班。虽然自己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心情也兴奋异常,但她清晰地记得,和父母挥手告别后忍不住哭起鼻子来……

  出国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自律

  结束预科学习后,张弦弛先后在巴黎第五大学攻读语言学本科课程,在巴黎三大新索邦大学读研究生,并最终进入巴黎第三大学268博士院。

  现在看来,张弦弛的留学生涯很顺利,而且足以称得上“学霸”,但张弦弛认为,出国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自律,因为没有人督促学习,也不会有人监督状态,全靠自觉。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法语很难,但张弦弛对这门语言有一种天生的热爱,然而即使经历了三个月的语言预科学习,初到法国的她还是遇到了语言问题。当开始正式上课时,她发现自己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而且法国大学是没有课本的,全要靠学生自己做笔记。”张弦弛说,“当时我都蒙了,心说听不懂怎么记笔记!”下课后,张弦弛便向同学借笔记去复印,一点点地抠读音、学习,经过两周左右,张弦弛能听懂老师讲的是什么了。

  谈到两国教育的不同,张弦弛举了一个例子,即使是新生,新开学的第一堂课,老师也会发一篇20页的文章,并要求下节课交10页的论述。“这在国内的学校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留学生很不适应,但当地学生就很习惯了,因为他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处于同样的教育环境,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思辨论述训练。”

  除了学习,张弦弛还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丰富多彩。她曾做过自己所在大学的校长夫人的中文老师,为法国国家移民办公室做公民培训翻译,在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实习担任亚洲与大洋洲部助理,在巴黎语言学校进行中法文的教学,和朋友在巴黎创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与巴黎市政府合作举办中国哲学讲座和艺术沙龙……“我喜欢让自己进行不同的尝试,不仅仅是一段异国旅行,而是希望自己能深入了解法国的生活。”张弦弛说。

  保持一颗爱国心

  张弦弛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巴黎的喜爱,她感觉巴黎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在这里,人与人之间都会有合适的距离感,既会对朋友表达关心,又绝不会侵犯别人的私人空间。“在巴黎的地铁上,即使看到一个络腮胡子的男人身着女装,大家依然安之若素。”张弦弛认为,不同国家的人在巴黎都能找到一种相对平等的生活方式,也会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

  但即便如此,张弦弛依然保持一颗爱国心。张弦弛坦言,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平时深藏心底,在国外则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她看到众多华人为中国呐喊时,内心的感动难以名状,同时,她平时也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在外国人眼里,我就代表了中国,任何细节都会被放大成中国文化的体现。”张弦弛说。

  河南可以打造出在全球推广的文化符号

  2014年,张弦弛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始工作,这也成为她留学生涯的转折点,由于出色的实习表现,张弦弛成为该中心第一个以留学生身份签约CDI合同的雇员。即便是法国当地人,也很难拿到CDI合同。张弦弛介绍,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在西方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身为新闻专员,张弦弛负责中心文化活动的宣传工作,以及中国在法国举办的国家级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参与了策展及数届法国中国电影节的落地执行工作,也成为她毕生难忘的工作经历。

  2017年,同样经过慎重考虑后,张弦弛决定放弃在法国的稳定工作回国,来到北京的中国国家画院工作。“在法国的工作单位就在塞纳河附近,我经常步行去上班,领略欧式教堂、博物馆的风光。”张弦弛说,“中国国家画院是一处幽静复古的中式院落,与法国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刚回国上班时,这两种画面一直在我脑海中交织,那种感觉很复杂。”

  12年的留学生涯让张弦弛早已适应了法国的生活环境,但她通过自己的工作岗位,再次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知,中国国家画院囊括了国画、书法、油画、雕塑、版画、篆刻等艺术门类的研究,张弦弛也从门类繁多的艺术品中品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这两年,张弦弛也跟随中国国家画院去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办展览,这也使得她更为便利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交融,从而重新思考在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她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刚开始留学时,老师让介绍自己的家乡,张弦弛说自己来自于中国河南,但当时并没有多少外国人了解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外国人对中国越来越熟悉,也对中国文化愈发接受。“河南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我觉得依靠河南的文化基础,是可以打造出在全球推广的文化符号的。河南这片沃土养育了我,我也希望中原文化能够让更多世人了解并热爱。”张弦弛说。

编辑:张馨予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