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嫂”变“甜嫂” 巩义芝田镇有14支“甜嫂美乡村”志愿队
□大河网记者 孙华峰
下了地,她们是“田嫂”,浇地、收麦、掰玉米,样样能行;回了村,她们是“甜嫂”,孝老敬亲,热心公益,参与政策宣传、垃圾分类、读书会和舞蹈队,行行都中——为美丽乡村代言,她们就是巩义市芝田镇的“甜嫂美乡村”志愿者。
芝田镇八陵村“韵之秀模特队”进行表演
9月6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寻找村宝”第一站来到巩义。70年壮丽史诗,大河网记者在芝田镇看到了新时代农村女性从“田嫂”到“甜嫂”的蜕变。
“甜嫂”的名字是如何来的
从“田嫂”到“甜嫂”,一字之差,表达了不一样的情感宣泄。
“田嫂”,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大家固有的农村妇女形象;“甜嫂”则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愉悦。芝田镇以前组织了多支农村妇女志愿者团队,一直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巩义芝田镇镇长王守刚说,“甜嫂”的名字来源于镇政府工作人员在今年5月的一次聊天。志愿者队伍拉起来后,为了起一个好听的名字,镇政府工作人员开了一次“神仙会”,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出谋献策。当时,有同志建议用芝田镇的“田”字做下文章,取名“田嫂美乡村”志愿者。
“受这个建议启发,有同志提出用谐音‘甜嫂’这个字眼,我们就是要改变大家心中对农村妇女的那种固化呆板的形象,农村妇女一样可以时尚前卫、生活甜如蜜,我们要让她们为美丽乡村代言。”王守刚说,在场的同志一致为“甜嫂美乡村”志愿者这个名字拍案叫好。
芝田镇各村共成立14支“甜嫂美乡村”志愿者团队
“甜嫂美乡村”志愿者做了哪些事
9月6日,在巩义芝田镇八陵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八陵村的“韵之秀模特队”应邀进行了表演,她们淡妆盈笑,纸伞轻转,身段婀娜,一袭旗袍走出了中国风,脸上洋溢着自信和甜蜜。
芝田镇工作人员徐晓燕说,每天早上和晚上,八陵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有村民在这儿健身或跳广场舞,组织人主要是“甜嫂美乡村”志愿者,很多志愿者是“韵之秀模特队”的成员。闲暇之时,八陵村的“甜嫂美乡村”志愿者会统一服装,参与到政策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建设、最美家庭评选、垃圾分类、和睦邻里、孝老爱亲、读书会和倡树绿色环保理念等活动中来。
八陵村“甜嫂”变废为宝做的一些手工艺品
2019年6月21日,芝田镇各村的妇女志愿者团队统一更名为“甜嫂美乡村”志愿者。截至目前,全镇各村共成立14支队伍,统一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有425人。芝田镇希望以“甜嫂美乡村”志愿者为具体抓手,切实发挥“甜嫂”在乡村振兴中的半边天作用。
各村“甜嫂”定期开展读书学习活动
成为“甜嫂”她们有啥新想法
44岁的李阿利是芝田镇八陵村人,她是一名“甜嫂美乡村”志愿者,也是该村“韵之秀模特队”的成员之一。
李阿利告诉记者,成为“甜嫂美乡村”志愿者后,镇里不定期地组织大家开展政策学习、读书会,通过参加志愿者公益活动,她感觉自己充实了很多,不再是那个只关心家庭、种地和买菜做饭的农村妇女,心里装的、想的东西似乎多了。
李阿利说,八陵村共有64人成为“甜嫂”。成为“甜嫂”后,大家参与的公益活动越来越多,打麻将闲聊的人越来越少,村风村貌因此越来越好。
当天,穿着红红火火的旗袍,迈着轻轻盈盈的步子,八陵村“韵之秀模特队”向大家款款走来。
建设美丽乡村,拒绝再当田间的“黄脸婆”,活出和城里女人一样的精彩,这不正是中国亿万农村妇女的心声吗?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芝田镇开展的“甜嫂美乡村”活动,是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有益尝试,是河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
新时代农村女性就要多姿多彩
附:【芝田镇“甜嫂美乡村”志愿者“五不十好”标准】
五不:
一、不打牌赌博;
二、不信教传教:
三、不暴露穿衣;
四、不脏话闲话
五、不违法乱纪
十好:
一、夫妻关系好;
二、孝敬父母好;
三、邻里关系好;
四、庭院整洁好;
五、子女教导好;
六、读书成长好;
七、移风易俗好;
八、榜样带动好;
九、积德行善好;
十、形象气质好。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