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扔掉“金饭碗” 变身“梨博士” 大学讲师夫妻助农奔小康

2020-12-02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曾倩 通讯员 李善喜

  “黄金梨膏和黄金果酒秋冬必备哦,老铁们!都是以俺种的有机黄金梨为主要原料精心制作的……”寒冬季节,走进方城县博望镇王岗村何永健、张艳夫妇家里,一场直播正在进行中。

  走出直播室的张艳介绍道:“拉长产业链条才能应对现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乡邻们生产的黄金梨开出一条就地转化增值的新路子!”

  早在2003年,何永健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安外事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年后,与同年留校任教的陕西姑娘张艳牵手婚姻的殿堂。小两口舒适安逸的生活让家里的亲朋好友称赞不已,但是,他们随后的惊人之举让人难以理解。

  2013年暑假期间,回家探亲的何永健夫妻发现村里种植的黄金梨由于技术不过关,管理跟不上,梨园子亩效益只有几千元,而连片种植的个别技术过硬的种梨户则高达20000多元。同样的土地,同样种梨,效益相差好几倍。这让何永健夫妻萌生了回乡种植黄金梨、带领乡邻们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想法。

  告别繁华的都市,回到广阔的田野乡村。何永健、张艳二人为了学通弄懂梨园管理知识,没明没夜地“啃”书本。主动找专家请教,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遗余力地探索、创新。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何永健夫妻管理梨园的水平得到了提高。自行研制出独特配方的复合肥,加上普施鸡粪、羊粪等农家肥,确保了梨树整个生育期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在病虫害防治上,根据无公害管理的要求,结合传统的土农药配方,科学予以改进,自行熬制的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用于防虫治病,解决了施用化学农药造成的毒素残留、破坏生态平衡等弊端。从而保证了黄金梨高产、优质、无公害。

  “回乡后,一定要带领乡邻们种好梨,走小康路。”看到乡亲们种梨不规范,没有销路,俩人暗下决心。一方面办起家庭培训班,利用晚上或天阴下雨,向不擅长的梨农们传授技术,另一方面牵头成立了“时运林果专业合作社”,吸纳本村和邻村的种梨户参加,实行统一技术改造,统一无公害管理,统一施肥浇水,统一冷藏保鲜,统一联系销路,解决了全村梨农生产环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亩均年收入均在18000元以上,最高的达到27000元。

  “我那荒芜状态的梨园大变样,现在亩收入提高三倍多。”王岗村贫困户陈永年家依靠现有梨园的收入不但还清了外债,还建了新楼房、买了新家具、有了大庭院,摇身变成了小康户。

  随着当地种梨面积的逐年扩大,为适应消费者日益增加的对高品质食品的需要,何永健夫妻积极争取有机果品认证。在中国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专家教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2016年到2018三年的努力,专业合作社的800多亩梨园终于获得了国际组织的有机果品认证。一纸金光灿灿的“有机果品认证书”成了走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特别通行证”。

  何永健说:“越是获得了有机认证越要在提高质量上自带‘紧箍咒’,努力保品牌,严把质量底线。”如今,何永健俩口子承担起本村和邻村的近千亩梨园技术指导任务,用电商手段不仅把黄金梨推销到全国各地,而且还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亩均年收入都在20000元以上。

  2016年,张艳被选为方城人大代表,2018年,何永健顺利当选南阳市人大代表。何永健夫妻深感肩上担子更重了,“乡邻们推选俺们当人大代表是对俺们寄予的厚望,不能辜负。”他们对发展“梨事业”有了更加远大的目标。“要让博望的梨农们腰包更鼓,在小康的路上越走越远。”

编辑:张馨予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