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非凡十年 出彩许昌”丨许昌市多年蝉联全省宜居城市排行榜第一名

2022-09-22大河网

大河网讯 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9月22日,许昌市举行“非凡十年 出彩许昌”城市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致力打造“宜居、智能、韧性、安全”城市。近年来,许昌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公共服务水平、人居环境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连续多年蝉联河南省宜居城市排行榜第一名。

以“前瞻30年”理念编制规划 凸显城市特色

许昌市坚持把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第一粒扣子”,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坚持“前瞻30年、编细15年”,市、县、乡三级同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集约节约土地资源,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格局,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科学修编《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加快推进郑州许昌一体化,推进城市北进东拓,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2019年5月1日《许昌市城乡规划条例》正式施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提供可靠保证。始终坚持“规划是法”理念,不折不扣执行规划,对违反规划行为从严从重问责处罚,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把为民惠民融入城市建设 释放城市温度

许昌市把为民惠民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细节,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用心用情回应群众关切。围绕群众反映的“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大力开展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新建道路264条,新增道路长度291km,扩建及提升改造道路137条,改造老街道95条,新建公共停车场48个、新增公共停车位1.8万余个;针对群众反映的“环境差、配套弱”等问题,累计改造老旧小区955个8.67万户、老厂院31个、老市场12个,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约18万套,约8.7万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

 突出水系刷新城市颜值。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的历史机遇,精心谋划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引领,包含82公里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内的三大水利项目,形成了以110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水系格局,成为全国第二个、河南省第一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着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排查整治城市各类安全隐患,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9年,强力推进户外广告集中整治,仅用60天时间排查整治户外广告和楼体楼顶标识1万余处;2021年7月份,汲取外地重特大火灾事故教训,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房屋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工作;2022年5月,以经营性自建房为重点,全面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排查城乡房屋建筑103万余栋,发现问题隐患房屋建筑5143栋,已全部鉴定并按要求整改完毕,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绣花精神”突出精细管理 提升城市品位 

 许昌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智慧城市为抓手,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荣获“2020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奖”,被列为全国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试点城市,数字化城管、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尤其注重实施智慧化管理,积极建设基于黄河鲲鹏架构的新型智慧城市,深化智慧城管应用,构建了高空、低空、地面“三位一体”的智能采集网络。目前,许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年均受理各类问题40余万件,结案率达到99%,许昌市多次参与数字化城管国标、省标的制定,荣获“河南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示范城市”称号。(李海峰 王建芳 刘文卓/文图)

编辑:陈梦伊  审核 :孙华峰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