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名师点评河南高考地理丨河南省实验中学郭江丽:注重地理区域认知考查

2024-06-10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随着2024年高考落幕,备受瞩目的河南高考地理试题也随之出炉。今年试题难吗?有哪些必考点?主要考查哪些能力?大河网邀请到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地理教研组长郭江丽进行解读、点评。

【名师】

郭江丽,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地理教研组长

【点评】

2024年河南省地理考试采用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卷难度适中,延续了全国卷的一贯风格,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主干知识,让学生有熟悉感,同时情境和设问体现创新,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高考试题 “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试卷情境和主要考查内容:

试题分析

一、 关注时代发展,展现时代风貌,弘扬传统文化,体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例如1~3题,以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为案例,展现我国少数民族典型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体现勤劳淳朴的土家人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方式和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聪明才智。

9~11题,围绕一个以提高降水—土壤水转化效率为目标的人工降雨实验,加深学生对地表径流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促使考生思索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水循环与水安全。近年来,全球性的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地理学科注重引导学生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

二、注重地理学科思想和学科素养的考查,体现人才选拔功能

注重地理联系和区域认知及地理时空尺度考查

例如6~8题,一般情况下认为南方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较为贫瘠,以矮林为主,但是广西喀斯特地区却发现了高达72.4米的望天树,通过创设认知冲突,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考查区域一般规律(南方喀斯特地区)和特殊情况(喀斯特洼地),实现对区域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地理系统的综合考查,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特殊性。

注重地理过程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第37题,考查雨养型泥炭湿地的发育过程,地理过程是地理学重要内容,本题中依据泥炭湿地的发育过程,设计层层递进的五个问题,涵盖生物、水文、气候、土壤、地貌等地理要素,深化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分层设问层层递进,符合全国卷试题的设问方式,既保证考查的深度,又通过递进设问适度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类比2023年新课标卷37题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和2023年甲卷37题风蚀粗化的过程,创新情境和创新设问,但是考查的依然是地理学科最主干知识。

遵循课程标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知识迁移

4~5题,以工业园区规划的各功能分区容积率差异为背景,通过文字信息与示意图的呈现,考查学生迁移所学内容,运用新概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36题,以东京都市圈大型商业设施的分布为案例,考查学生对服务业区位因素的理解,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要求学生能够建立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注重地理实践力考查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增加了地理实践力,第9~11题,围绕一个以提高降水-土壤水转化效率为目标的人工降雨实验,加深学生对地表径流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

三、高考题对教学的启示

关注国家方针政策、关注时代热点,紧跟国家发展的背景,同时注意研究课标,把握命题方向。例如9~11题的国家安全问题、1~3题文化自信传统民居,36题服务业区位等也是新课标增加的内容,在复习中注意课标的变化,把握考试方向。

注意地理学概念和本质,地理学研究地理要素和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异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及区域特征,同时研究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所以地理过程、地理分异规律和区域特征以及人地协调都是地理学最主干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备考重点。

注意地理学思想渗透,用地理学家的视角来解决问题。例如尺度思想,回答问题要注意是在什么样的时空尺度下思考,注意一般原理规律和特殊情况的区分。

编辑:路娇  审核 :郭同欢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