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绘成“生灵志”
(清)郎世宁《万吉骦图》。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
以上图片均为故宫博物院提供
千年丹青,映照古今;万物生灵,共聚一席。“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目前正在故宫文华殿展出。
展览主题“万物和生”出自战国思想家荀子《天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蕴含着追求和谐、尊重规律、包容并蓄的价值观。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集中展示动物题材绘画领域的丰富收藏,共展出自五代至清代117件绘画作品。
动物绘画历史悠久,早期的岩画、彩陶、墓葬壁画中,都有古人描绘和创造出的动物形象。到了隋唐五代以后,随着卷轴绘画的成熟,专门描绘动物的绘画名家开始不断涌现。动物题材绘画隶属于“花鸟科”,之下又详细划分为“翎毛”“走兽”“草虫”“龙鱼”“鳞介”等。
展览分为3个单元。第一单元“百鸟鸣春”佳作汇聚。五代时期黄筌、徐熙两位大师分别以精工细丽的工笔画与水墨晕染的写意画闻名,发展出了“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两大风格,后世的花鸟画家即以此为基础,不断发展又互有交融。本单元以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为领衔,包括北宋崔白的清逸脱俗、机趣活泼的《寒雀图》,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元代赵孟頫的带有书法意趣的《幽篁戴胜图》……曾经美术史教科书中的插图一一呈现在眼前。
第二单元“百兽率舞”。《尚书》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之语,后世多以之作为海内晏然承平的象征。伴随着古人想象力的驰骋,还诞生了麒麟、白泽等神异之兽,它们被视为祥瑞,代表了美好祈愿。在本单元中,南宋毛益(传)《牧牛图》一派田园风光,南宋李迪的《猎犬图》英姿勃发,清代满族画家阿尔粺的《卧虎图》威风凛凛,似随时暴起捕猎。还有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以真马大小等比例绘制的《万吉骦图》,位于展厅的中心,图上骏马回眸而视,给观者强烈的视觉震撼。
第三单元“百态生灵”。昆虫是地球上最大的物群种类,“鳞介”是古人对身体有鳞片和甲壳的水生及爬行动物的统称,涵盖龙、鱼、龟、蛇、蜥蜴、蟹、蚌、贝等。“草虫”与“鳞介”在动物画中虽然属于较小的门类题材,但是它们涉及的对象范围广泛,习性迥异,妙趣横生,凸显了画家的生活情趣与审美品位。北宋赵昌(传)的《写生蛱蝶图》精妍典雅,元代坚白子的《草虫图》清疏淡逸,宋代陈可久(传)《春溪水族图》生意盎然,无不传递出画家“观天地万物而生意”的审美意境。
故宫珍藏的历代动物题材画作,恰如一部以笔墨绘成的“生灵志”,映射出中国人对自然万物的观察、理解与共情。(鲁 颖)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编辑:张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