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护麦,河南情况怎么样?
3月中旬以来
河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
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打响了一场抗旱浇麦攻坚战
目前旱情走势如何?
对夏收有何影响?
各地为夺取夏粮丰收又作了哪些准备?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兵分三路
带你赴豫南、豫中、豫北一探究竟↓
跑赢麦管“最后一公里”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赵博 曹国宏
5月12日,在社旗县桥头镇何营村,社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教育培训股股长吴亭正蹲在麦垄间查看小麦的长势。
“你看这株小麦,它的旗叶、倒二叶甚至倒三叶都还青着,预测这样有水浇条件的麦田千粒重在40克以上。”吴亭说,影响小麦产量的三要素就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目前亩穗数和穗粒数已经定型了,小麦后期管理主要就是要提高千粒重,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让小麦灌浆更充分。
吴亭初步计算了一下,以这片小麦的长势,一亩小麦40万穗,一棵穗上有40粒,千粒重达到40克,这样的麦田理论产量应该能达到1280斤。
在农技人员的“望闻问切”中,这片即将丰收的麦田正经历着最后的冲刺。
然而这场丰收保卫战并不轻松。今年3月以来,南阳市气温比往年偏高、降水偏少。5月12日,南阳市气象局预计未来10天南阳市仍无大范围有效降水,旱情将持续或进一步发展。其中5月15日到21日,南阳市大部最高气温将超过35℃,可能出现对小麦有较严重影响的干热风,建议加强防范。
“小麦灌浆期最怕干热风,搞不好就会导致提前枯熟,千粒重下降。”吴亭说。
那么,预防干热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吴亭表示,对于特别干旱地块,一是有条件的可以适度喷灌,有效改善田块局部气候小环境,增加空气湿度。二是提前喷施叶面肥,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喷施时可适当增加水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麦成熟前15天内不要浇灌,否则会降低根系活力,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在南阳市宛城区茶庵街道杨乾庄村的白桐干渠旁,汩汩清流正通过毛细血管般的沟渠浸润麦田。
“小麦要想增产,必须科学管理,在恰当的时间施肥、浇水。虽然抗旱的付出不小,需要购买各种灌溉设备,但这些投入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这5000亩小麦已经浇了两遍水了,目前来看产量还不错。”种粮大户辛建提说。
“我们街道辖区的麦田位于白桐干渠的核心内,干渠覆盖全辖区,浇灌条件比较便利。从2月份以来,辖区内大部分麦田已连续浇灌两遍,当前小麦长势还可以。”茶庵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袁泽景说。
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和水浇条件较差的岗丘区域,南阳市要求各地成立抗旱应急小组,通过开挖临时蓄水池、打应急井和洒水车运水等方式,及时组织人员和设备免费义务帮扶浇灌,跑赢麦田管理“最后一公里”。据南阳市农技推广中心统计,截至5月12日16时,南阳市共投入抗旱资金10263万元,启用机井8.8万眼、坑塘堰坝5013处,动用抗旱机械10.86万台(套),从359座水库累计放水1亿多立方米,抗旱浇麦1706万亩。
扬长补短保丰收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董豪杰
5月12日,兰考县最高气温超过30℃,麦田里一片“火热”。在考城镇种植大户张世豪的近千亩麦田里,19台灌溉设备正喷出白色水柱,将清水均匀洒向麦田。
张世豪俯身拨开小麦,抓起一把泥土,用力一捏,成团后又迅速散开。“墒情没问题。”张世豪说,这已经是麦田第四次浇水了,也是最后一次。兰考县麦收开始通常在6月5日左右,按照收获前15天不浇水的管理原则,麦田灌溉即将告一段落。
今年是张世豪成为种植大户的第四年,也是最费心的一年:从3月份开始,几乎没有好好下场雨,有时候下雨了,也恰好略过了他的麦田。
眼看开春后苗情很好,不能因为干旱影响了收成,张世豪开始浇水抗旱。除了自有的卷盘式、喷灌式灌溉设备“火力全开”外,张世豪还请了“外援”,邀请当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前来浇水。
两个月来,张世豪的麦田实现了不缺水、不缺墒情。“你看看这麦子。”张世豪一边扒拉小麦一边说,“每亩群体超过50万穗,穗子也不小。”
兰考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程东祥介绍,面对旱情,兰考县采取井水河水一起上的抗旱方式,因地制宜,在旱情发生初期提前浇水,指导种植户,尤其是种植大户开展抗旱。
抽穗扬花期遇上了旱情,兰考县农技推广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浇水的同时开展病虫害防治,提醒种植户喷洒农药时适当减少用水量。
抗旱效果如何?张世豪说:“一直没缺水,产量没问题。”几天前,张世豪还邀请小麦专家进行了测产,结果显示,他的小麦产量预计比去年提高15%。
旱情之下,依然能增产,种植户的底气在哪儿?程东祥介绍,今年开春,当地小麦苗情普遍好于往年,总体来看就是群体最大、苗情最好、植株最壮、病情最轻,是历年来最好的一年,这为小麦丰收打下了基础。
持续的浇水抗旱起到了关键作用,避免了干旱对小麦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保障穗粒数十分有利。
“最大的底气还是现在。”张世豪说,灌浆期是小麦生长的冲刺阶段,为了延长灌浆期,促进籽粒饱满,他在浇足灌浆水的同时,还喷施了促进植株健康、防早衰的药剂,防止干热风危害,同时提前预防小麦中后期病虫害。
“干旱不可怕,只要能及时浇上水,做好田间管理,照样可以实现丰收。”张世豪说,唯一不足的是,因为旱情,今年的小麦种植成本有所增加,希望能用丰收来弥补。
小麦“喝饱”黄河水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王侠 王都君
“今年几乎没下雨,但今年麦也好!”5月12日,滑县白道口镇白马坡村高标准农田里,村民王克礼一手扶着铁锹,一手拿着白色遥控器控制远处水井开关,边给小麦浇水边笑道。
为啥?
“咱这有井浇地,地该浇时就浇了,人当家;下雨了,雨量大小,人不当家!”王克礼智慧而从容地回答,“大旱大丰收,小旱小丰收。雨水‘稠’了,湿气大,麦子易生病虫害,控制不住,反而容易减产。”
今春以来,豫北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少,几乎无有效降水。在旱情面前,滑县人为啥这样自信?
“现在高标准农田的灌溉条件非常便利,每50亩就配备了一眼机井,我们已经浇过4遍水了。”今年45岁的白马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永杰说,“目前我们合作社托管和流转的土地有1.8万亩,干旱少雨的天气对小麦产量没有影响,今年亩产预计可达1600斤,管理较好的麦田每亩可增产50斤至100斤。”
徐永杰指着水渠说:“你看这四通八达的水渠,一方面涵养了附近麦田的水源,让水井有充足的水灌溉麦田;一方面让乡村的生态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让小麦喝饱灌浆水的“丰收水”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由政府‘埋单’,经金堤河引来的黄河水。”白道口镇蔡胡村党支部书记白学杰说,“黄河故道在俺村北,黄河水经金堤河从大小沟渠流进田间地头,农田干旱需要用水时,金堤河大坝囤水,抬高水位,保证农田灌溉;汛期农田需要排水时,大坝降低水位放水,真正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当前正值小麦灌浆关键期,要重点防范干热风。干热风的形成需要达到三个条件:一是温度超过30℃,二是风力达3级以上,三是湿度小于30%。”正在田间进行指导的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张心玲说。
“气温和大风是不可抗力,我们主要通过提高田间湿度,避免干热风的危害发生。”张心玲说,“一方面不断提高农田灌溉条件,密切关注农民浇水次数,提高田间湿度至80%。另一方面通过‘一喷三防’,用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来增强小麦植株抗性,延长小麦灌浆期,以提高小麦千粒重,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为了给农田‘解渴’,方便农民灌溉,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农田配套设施建设。”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付海涛说,“一方面不断提升机井数量和质量。目前全县机井数量40000余眼,其中群众自建井21000眼,高标准农田项目机井19000眼。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引黄调蓄工程,疏通全县各类沟渠,并建设智能测控闸门5座,引黄灌溉面积达114万亩。截至目前,大功、渠村、人民胜利渠3个灌区合计引水量达5417.309万立方米,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支撑。”
专家解析
应对“隐形杀手” 管理一天莫放松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向辉
当前正值小麦灌浆关键期,也是决定小麦粒重和产量的关键阶段。5月12日,农业农村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谢迎新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应立足“早准备、早干预”原则,将水分管理、营养调控与动态监测有机结合,通过科学运用田间管理技术,守护好即将到手的丰收。
小麦灌浆期该如何进行管理?谢迎新表示,该阶段需要结合天气与苗情进行动态调整,通过科学灌溉、叶面补肥以及提前做好灾害应对准备,确保实现稳产增收。
根据省气象台最新预报,本周我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风力较大,5月14日中西部以及16日至18日我省淮河以北大部最高气温在35℃以上。
即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与土壤缺墒叠加,我省大部干热风灾害风险将达中度以上,其中安阳、濮阳、鹤壁、焦作、郑州、洛阳、许昌、平顶山大部和新乡西部、南阳东北部为干热风灾害高风险区。
“这种高温低湿伴随强风的灾害性天气,将会对小麦灌浆造成严重威胁,轻则导致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重则将引发大面积‘高温逼熟’现象。”谢迎新说,面对这一田间“隐形杀手”,科学精准的预防措施是关键。
首先要科学浇水。谢迎新表示,小麦灌浆期合理灌溉可有效促进小麦籽粒灌浆,缓解干热风胁迫。浇水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选择无风天气,要小水细浇,避免大水漫灌,以防土壤板结或引发小麦倒伏。谢迎新建议,最好采用沟灌或喷灌等节水方式,在干热风来临前,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预报灵活施策,通常进行1—2次小水灌溉。灌溉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此时水分蒸发量小,可最大程度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温度,营造适宜小麦灌浆的微环境。
要合理喷肥。“叶面喷肥不仅可以满足植株后期养分需求,促进籽粒灌浆,也是防干热风、防早衰简便有效的一项技术措施。”谢迎新说,小麦灌浆期通过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等水溶肥料,能提高小麦抗逆能力,促进籽粒灌浆,增加千粒重。
谢迎新特别强调,正常生长的麦田才适宜喷施叶面肥,对于干旱麦田切忌追施速效肥料或喷施叶面肥等营养物质,避免小麦叶片失水,加重旱情,引起肥害。
谢迎新提醒,虽然抗旱浇麦仍是当前我省多数地区的重点任务,但也需预防小麦生育后期发生旱涝急转灾害以及雨涝天气对小麦收获和晾晒造成不利影响。他建议,农民朋友要提前准备收割机具和烘干设备,在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籽粒含水量约20%)进行收获,避开可能遇到的连阴雨天气,防止穗发芽或霉变,确保颗粒归仓。
编辑:何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