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文明之光闪耀中原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我省生态环保界热烈反响
淮河流域南湾湖水库。 杨其格 摄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我省生态环保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生态文明之光闪耀中原大地。
生态为基 厚植美丽河南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治胜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锚定生态强省目标,深入推进美丽河南建设。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推进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工程,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谋划实施山河治理工程,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滩区治理,加快建设幸福河;抓好矿山生态修复,加快实施南阳、鹤壁、郑州、安阳4个地方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加强项目管理,从严监督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履行好边开采、边修复责任;加快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太行山国家公园创建,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为牵引,分区分类推进国土绿化,深入推进平安林区建设,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切实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探索构建生态修复治理多元化投入机制,制定矿山生态修复实施细则等文件,发挥中央资金引领作用,用好省级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深地激励着我们砥砺奋进。”豫地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纪云表示,豫地科技集团已经成功谋划和实施了南太行、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及南阳、鹤壁、安阳、郑州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等“两大四小”6个国家级重大生态项目,今年谋划的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下一步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围绕服务国家“两重”,聚焦“两高四着力”,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服务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更大突破、深入推进“地质援疆”、持续拓展国际矿业市场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河南勇挑大梁。
近年来,周口市淮阳区因地制定、因村施策,探索出一条“低成本、易维护、效果好”的平原农区农村生活污水与黑臭水体协同治理新路径,其经验做法入选生态环境部全国示范案例,并被省委、省政府作为“淮阳经验”在全省推广,截至目前已吸引178家省内外考察团实地观摩学习,成为全国农村环境治理领域的标杆范例,也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淮阳区新时代的‘治水记’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周口市淮阳区委书记、区长王献超说,淮阳“治理—利用—反哺”的治水实践,以水为笔,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业兴、民富”的生态画卷,不仅有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探索出“专业运维+村民共管”的长效机制。“淮阳经验”不是简单的技术复制,而是要让每个村找到适合自己的“水答案”。当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一泓清水正成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
流域治理 以重大水利工程为抓手
河南是我国唯一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的省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是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有效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多次对黄河水资源利用开发、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等作出重要指示。”河南水投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森表示,我省小浪底北岸灌区的建设,为改善区域用水紧缺局面、提升豫北水资源配置能力、完善高标准农田设施、构建河南水网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灌区供调水建设方案,同时对生态修复、提高生物多样性进行积极探索,根据区域水文气象条件,结合水土保持功能,对灌区沿线进行绿化时,以观赏乔木套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冬凌草,试验性进行了樱花、低矮灌木的栽植,经过专家论证,既起到了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作用,又具有观赏性,实现了经济价值多元化,为灌区的综合性开发提供了探索经验。
袁湾水库工程作为河南省“十四五”期间首个开工建设的国家级重大水利项目,是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水投袁湾水库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实表示,截至目前,水库大坝全线贯通,闸门安装调试完成,建设内容完成接近九成,具备防洪度汛条件。下一步,袁湾水库工程全体建设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扬工匠精神,聚焦优质工程,锚定汛期提前下闸蓄水目标,让工程早日发挥综合效益,保证城乡居民供水和农业灌溉需求,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曾参与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口村水库、出山店水库、贾鲁河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获得“鲁班奖”“大禹奖”“中国建筑工程钢结构金奖”等多项荣誉,近年来积极投身河南现代水网建设,深耕水利、服务民生,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作出了贡献。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甘继胜表示,下一步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继续扛稳“治水兴水服务社会”的企业使命,以科技创新赋能工程建设提质增效,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水利力量。
绿色低碳 引领市场潮流方向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绿色低碳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的潮流和方向。
“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的核心战略,这是我们的制胜之道。”河南豆立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刚表示,在豆立方植物蛋白系列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引入了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利用系统,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成功实现了水资源、能源及原材料的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减少了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做到了生产过程的零排放,这不仅是对环境负责,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在降低环境影响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在环保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投入,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绿色的植物蛋白产品,为推动河南乃至全国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我国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好房子”青睐有加,好房子包括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要素,而外墙保温是重要一环。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省绿色建材产业链(保温系统材料)链主企业、郑州工大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振波说,公司历时多年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实现了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每年可消纳15万吨的粉煤灰。按照每使用1吨粉煤灰减少2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相当于每年减少3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在为“好房子”披上绿色低碳“外衣”的同时,对推动实现建筑行业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也至关重要。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企业力量。
生态环保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久久为功,形成合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型测绘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郭幸生说,依托“河南一号”卫星遥感优势,目前正在构建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通过高分辨率影像持续追踪水域岸线变化、非法采砂等情况,实现污染源精准识别与治理评估,为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支撑。运用“北斗三号”高精定位技术,建立污染源智能监管定位系统,对影像判别发现的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定位监控,支撑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创新“实景三维河南+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新模式,通过实景三维服务系统融合多源数据,动态推演生态修复进程,精准辅助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为生态廊道建设、矿山修复等提供实景三维真实展示与治理成效量化评估,全方位筑牢中原生态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我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守护河流的决心!”全国“最美民间河湖卫士”、全国“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周口市大铁牛巾帼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孙彩云激动地说,从起初几个人的默默坚守,到如今上千人的队伍,环境志愿者已开展护河净滩活动270次,清理转运1400多吨垃圾,使河流生态逐步好转,沙颍河边焕然一新。下一步将继续走进学校、机关、社区,分享护河经验,唤起更多人对河流与水资源的珍视。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对推动河流生态保护治理的信心更足了。”共青团内黄县委书记董化北说,下一步将持续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河小青”巡河护河行动,引导广大青年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青春之力守护绿水青山,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治理的良好局面。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中建二局二公司中原分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荣文昊说,购物时,自备环保袋是对抗白色污染的有力武器,拒绝一次性塑料袋,就能降低它们对土壤和海洋的侵蚀;充分利用白纸,尽量使用再生纸;少用一次性餐具,保护森林资源;在日常生活中低碳出行,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涓涓细流终将汇聚磅礴之力,让河流更加澄澈,让天空更加湛蓝,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谭勇 于涛)
编辑:张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