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治”入微丨“半边天”守护“大平安”
大河网讯 在鹤壁市淇县北阳镇水屯村,一种以党员积分为核心、逐步拓展至全体村民自治的治理体系正在释放强大动能。
从曾经的“涣散村”到如今的“善治村”,水屯村通过创新推行党员积分模式,延伸出覆盖卫生评比、道德评议的积分体系,并依托土地流转契机组建特色女子平安志愿巡逻队,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平安筑基、德治润心”的基层治理之路。
从理论到实践
党员积分“加”出治理新活力
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是乡村善治的根本保障。
“基层治理,党建是魂。没有过硬的党支部,再好的想法也落不了地。”水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红然的话里满是感慨。早在2019年,水屯村就尝试过党员积分管理,但彼时的积分多是纸上记录,未能真正激发治理活力。2022年,村党支部重新修订党员积分管理细则,使之更加科学高效。
在党群服务中心的积分细则墙前,记者看到,从理论学习、承诺践诺到为民服务,党员季度积分考评体系清晰可见。
水屯村村景。(受访者供图)
积分制度的生命线,在于与群众需求深度绑定。水屯村党支部定下以积分管党员、以网格连群众的思路,把党员积分管理与网格化治理深度绑定,让每名党员都有自己的责任田。高红然介绍道:“按照1名党员包联5~10户的标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负责网格内的政策宣传、矛盾调解。”
每名党员每季度最高可获得25分,以24分的成绩排在2025年第三季度党员积分榜榜首的是袁文利,她的网格覆盖10户村民,而最让她牵肠挂肚的还是宋海洋家。
宋海洋是村里的特殊户,患有精神疾病,发病时常撕毁证件,日常用药也不能间断。袁文利的积分记录上面详细记录着帮宋海洋补办残疾证、申请精神病药物的时间和次数。
如今,在食品厂打零工的宋海洋病情已好转,提起他,袁文利满脸欣慰地说:“积分排第一不算啥,他能自食其力,比啥都强。”从宋海洋的愁容到笑容,从袁文利的奔波到收获,当党员积分从考核工具升华为党群纽带,那些写在积分簿上的数字便有了温度。
在水屯村,越来越多的党员像袁文利一样,把群众的难事当成心头大事——帮独居老人代缴水电费、为种植户联系收割机、调解邻里鸡毛蒜皮纠纷,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都被一一记录在积分手册上,最终汇聚成基层治理的“大能量”。
“水屯村党支部严格落实每月党员活动日制度,由党支部书记带头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确保党的声音直达基层末梢。”高红然说,凭借党建引领成效,村支部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村里还荣获美丽乡村示范村、“平安建设示范县”优秀村等多项荣誉。
从质疑到点赞
土地流转“转”出平安“她”力量
党建强,产业兴,治理才有底气。
每天傍晚,水屯村的300多盏太阳能路灯准时亮起,16名巡逻队队员的身影便出现在街巷。
女子平安志愿巡逻队。
2022年,水屯村完成1370余亩土地集中流转,将零散耕地整合为连片高标准农田,让203户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更让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5万元。土地流转带来的不仅是产业的变革,还有治理主体的创新——女子平安志愿巡逻队(以下简称巡逻队)应运而生。
土地集中流转后,青壮年男性大多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孩子和妇女。一次党员会上,高红然提议:“妇女心思细腻,是咱村的‘半边天’啊!晚上在村里转着锻炼身体,不如顺便帮村里看看门、宣传宣传政策。”
提议立即得到响应。考虑到安全,村里最初将队员年龄定在50岁左右,可不少身体硬朗的老大姐主动报名,最终,经过筛选,16名妇女组成了巡逻队。
巡逻队入户宣讲反诈知识。
这支“娘子军”的价值,很快在反诈宣传中凸显出来。近年来,农村电信诈骗案件高发,留守妇女成了诈骗分子的目标。“以前村里用大喇叭喊反诈,男的在外听不到,妇女们听了也没往心里去。”高红然说,巡逻队队员不一样,她们是“村里通”,哪家媳妇管钱、哪家老人独自在家,都摸得门清。
“婷姐,你可别信那些说中奖领洗衣液的,隔壁村之前就有人差点上当,咱挣点钱不容易,可不能给骗子骗走了!”巡逻时,队员们遇到村民就顺手递上一张反诈宣传单,唠家常似的进行讲解;遇到在家带孩子的妇女,还会手把手教怎么识别诈骗短信、设置陌生来电拦截;看到老人用智能手机,就反复叮嘱别给陌生人转账。
“以前觉得在家只能带孩子、做饭,没想到现在能帮村里守平安。”采访时,巡逻队队员李艳敏手里的反诈宣传单已经发出去了大半,她坦诚地说,巡逻队成立之初,也有“走形式”“妇女难担责”的声音。为此,她们建立了夜巡制度,每晚由一名村干部带队,两组队员风雨无阻开展巡逻,巡查日志记录下每一次排查,用实际行动回应质疑。
在高红然心中,巡逻队成功的关键在于赋予妇女治理主体地位,有温度的平安治理离不开巡逻队的付出。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道德“红黑榜”评出善治新乡风
组织有了活力,平安有了保障,水屯村的治理开始向更深层次迈进,如何让村民从被动接受治理变成主动参与治理?村党支部再次将积分作为钥匙,从党员积分拓展到群众积分,推出覆盖全体村民的道德积分体系。
2024年春天,村委会外墙新添了“道德积分红黑榜”。
“最开始搞积分,是为了改善人居环境。”高红然回忆,2021年,水屯村的人居环境并不好,村民随手扔垃圾、乱堆杂物的现象很普遍。2022年,村党支部借鉴党员积分的经验推出卫生评比积分,每季度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全村农户的庭院卫生、房前屋后环境进行打分,积分可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分高的还能兑换理发票、农药等实用物品。
“现在有了积分兑换实物的激励机制,家家户户都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高红然说,两年下来,水屯村的村容村貌真是大变样。
这次,水屯村又将积分管理拓展到文明乡风建设领域,出台《道德评议积分细则》,把孝善养老、移风易俗、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等纳入积分范围。
好婆婆、好媳妇评选。
“以前评好婆婆、好媳妇,都是靠大家投票,难免有争议;现在用积分说话,谁孝顺、谁和睦,分数一目了然。”高红然说,村里规定子女每月给老人赡养费、帮老人做家务,可获孝善积分;结婚彩礼不超过6万元、白事简办,可获移风易俗积分;调解邻里矛盾、帮助困难群众,可获互助积分。
如今,水屯村的积分体系还在升级:村里正在扩建图书室,未来积分不仅能兑换物品,还能兑换图书借阅卡、技能培训名额;道德积分的细则也在根据村民意见调整。
“积分不是目的,是想让群众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高红然说,从党员到群众,从卫生到道德,积分管理让水屯村实现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
在水屯村,实践证明:党员积分不是冷冰冰的考核,而是有温度的服务,每一分都连着群众的急难愁盼;女子巡逻队不是形式化的摆设,而是温情的守护,每一步都踏在群众的心坎上;道德积分不是简单的奖励,而是正能量的引导,每一项都契合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逢夕阳西下,女子巡逻队的身影渐渐融入暮色,积分超市的灯光依旧明亮,村民们在广场上跳着广场舞,欢声笑语传遍村落。
记者手记
走进水屯村,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女子平安志愿巡逻队这支“娘子军”,也是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基层治理的平安密码竟藏在这些普通农村妇女的笑容与脚步里。
她们或许没读过多少书,也说不出高深的治理理论,可她们用最朴素的行动证明:基层治理的力量,源自每一个愿意为家乡出力的人心里;“半边天”的担当,不仅能撑起一个家的温暖,更能守护一个村的平安。
在这里,最打动我的不是挂在墙上的荣誉奖牌,而是村民脸上的笑容,有党员提到帮扶对象时的欣慰笑容,有女子巡逻队员谈及职责时的自豪笑容,也有村民拿到“好媳妇”证书时的幸福笑容……
从党员积分激活党组织活力,到女子巡逻队破解留守村平安难题,再到道德积分唤醒群众自治意识,水屯村的治理创新没有高深的理论,却处处透着“接地气”的智慧:只要把党建的政治优势、群众的主体力量、创新的治理方法结合起来,就能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张磊 范昭
记者:赵檬 董蕾
视频:马绍坤 魏凯
制图:张谷臻
编辑:何心悦 审核 :安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