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南体育发展基金会: 以公益之力浇灌体育强省之花

2025-08-29大河网-河南日报

省体育发展基金会常年资助我省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省体育局供图

  □本报记者 李悦

  从2013年蹒跚起步到2025年获评4A级慈善组织,从最初的400万元注册资金到累计募集资金超1.2亿元,河南省体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用12年的坚守与创新,在中原大地上写下了一段体育公益的动人篇章。作为我省体育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基金会始终以“助力竞技体育、培育后备人才、服务全民健身、促进体育发展”为使命,在竞技赛场、校园操场、乡村赛场间架起公益桥梁,为体育河南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公益动能。

  从起步到跨越:

  公益初心照亮发展之路

  2013年3月,在河南省体育局的推动下,经省民政厅批准,河南省体育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注册资金400万元。第一届理事会在理事长赵与龄的带领下,开启了探索河南体育公益模式的征程。“成立之初,基金会就明确了‘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核心属性,要让每一分善款都用在体育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基金会秘书长郭继生介绍说。

  12年间,基金会经历两次重要换届,2019年3月完成第二届理事会选举,2024年3月雷志章当选第三届理事长,郭继生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新的领导班子为基金会注入了更强劲的发展动力。从成立到2024年底,基金会累计募集资金1.2865亿元,接收物资捐赠价值535万元,资助项目也从最初单一的竞技体育资助,逐步拓展为覆盖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全民健身、乡村振兴等多领域的公益矩阵。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基金会对“规范运作”的执着坚守。从2013年成立之初基金会就制定了12项制度,2024年又修订完善了18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内设机构,分设了办公室和财务部,明确项目部职能,构建起“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管理体系。2024年,基金会在评估达标工作中被河南省民政厅评定为4A级慈善组织。评估专家组认为其“在内部治理、资金管理、信息公开、项目合规性等核心指标上达到较高标准,公益项目圆满完成,围绕河南竞技体育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推广、乡村振兴等领域设计的专项项目科学合理,为推进健康河南和体育河南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4A级慈善组织,标志着基金会的规范化建设迈入全省社会组织的前列方阵。

  竞技赛场的“助推器”:

  让每一份拼搏都有后盾

  “感谢基金会的支持,让河南的冰雪运动有了更为坚强的后盾!”河南体育学院竞训处处长吕楠曾对基金会对学校的帮助予以了最高评价。这也是基金会2025年“奥运全运争光计划”的一个缩影——为河南体育学院冰雪项目提供40.8万元资助,其中20万元用于备战保障,20.8万元用于第十四届冬季全运会出线奖励。

  作为基金会的核心项目,“奥运全运争光计划”始终与河南竞技体育的脉搏同频共振。2024年围绕省体育局的中心工作,基金会资助省体育局冬训体能大比武22.7万元,并资助省体育局6个运动项目中心每个单位30万元,以奖励那些在“两运”备战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有功人员。针对今年全运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的情况,为支持各运动队取得好成绩,基金会继续资助6个运动中心和河南体育学院冰雪项目,资金共计200万元。此外,为激励运动员以高昂的斗志参加第十五届全运会决赛,基金会特别安排120余万元,用来奖励获得第十五届全运会决赛席位的运动员。

  青少年体育的“孵化器”:

  让每个孩子都有运动的权利

  “此次省体育发展基金会给学校捐赠了篮球、足球、排球,以及孩子课间活动用的跳绳、毽子等。这批运动器材极大地补充了我们学校的体育器材,同时也为学生课间活动以及体育课、体育训练进行了保障。”今年的6月5日,在接受河南省体育发展基金会捐赠的体育器材后,郑州市金水区纬三路小学党总支书记张伟强第一时间就表达了感谢。

  这是基金会“冠军摇篮”计划的生动实践,2020年,基金会与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联合发起该项目,为市县级中小学和体校提供10万元/所的器材资助,帮助建立专业体能训练房。截至2024年底,项目已覆盖48所学校,投入资金480万元,2025年还将新增13所受助学校,再投130万元。更贴心的是,基金会同步举办3期体能训练培训班,免费为受助学校培训体育教师,让先进器材真正发挥作用。

  在乡村地区,“益动少年”项目正填补专业体育教育的空白。针对偏远乡村学校体育设施简陋、师资匮乏的问题,基金会不仅捐赠体育器材,还邀请专业教练培训乡村教师,并组织高校师生志愿者与乡村学校结对帮扶。“以前,我们这些乡村小学很多老师都是兼职教体育,现在经过培训,学校的体育专业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宜阳县张坞镇苏羊小学校长黄兴武,一语道出了该项目的价值。目前,“益动少年”项目已投入213万元,让数千名乡村孩子第一次接触到系统的体育课程。

  运动员的“暖心港”:

  让拼搏者无后顾之忧

  “没有基金会的支持,我的俱乐部可能撑不过创业初期。”全国散打冠军、我省退役运动员李登存感慨道。2017年,李登存在信阳创办“登存搏击俱乐部”,初期面临资金短缺、场地有限的困境,基金会不仅给予创业资金扶持,还帮助他对接资源。如今,该俱乐部已发展为拥有6家场馆、93名教练、3700名学员的全国领先少儿散打机构,近3年他们向省队、高校输送多名人才,2025年在省级比赛中他们斩获3金2银3铜,实现信阳市散打项目的历史性突破。

  这是基金会扶持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的经典范例。据介绍,从2020年起,基金会接手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扶持工作,截至2023年,共资助16名退役运动员创业成功,发放资助金40万元。除了资金支持,基金会还搭建展示平台——在厦门、苏州举办的全国运动员保障交流会上,河南5名退役运动员的创业案例作为典型推介。跆拳道退役运动员尚春玉也是基金会帮扶受益者,在基金会的帮助下,他的柔道俱乐部向省队输送了郑瑞鑫等优秀学员,其中郑瑞鑫已锁定全运会决赛资格,“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也是基金会公益价值的最好证明。”尚春玉说。

  全民健身的“推动者”:

  让运动之花开遍中原

  2024年,在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庆农民丰收节乡村健步走”“全民健身进社区”“街舞展演”“全国老年人围棋赛”“中式台球赛”“钓鱼系列赛”等赛事活动相继展开,其中河南省全民健身大赛钓鱼系列赛,在郑州、洛阳等地举办了4站分站赛,并在宝丰县龙王沟渔具电商直播基地举办了1站总决赛。总决赛当天,近千名参赛者和观众不仅带火了当地的餐饮、旅游,更让宝丰渔具电商基地的“金字招牌”被更多人所知晓。

  该项赛事也是基金会“全民健身健康中原行”项目的一次有益尝试。郭继生告诉记者,该项目涵盖群众体育赛事、科学健身指导、国民体质检测等工作,旨在让全民健身理念深入城乡。郭继生表示,在乡村振兴领域,基金会则通过“体育器材进乡村+指导员培训”的模式,分期分批为乡村配备体育设施,截至2024年已投入94万元,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

  除了推动全民健身外,“全民健身健康中原行”也促进了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对此,宝丰县体育运动发展服务中心的张潇栩深有感触:“基金会支持的钓鱼赛事,探索出了‘体育+旅游+电商’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带动了渔具生产、饲料加工等产业发展,现在我们这里的年销售额突破13亿元,体育真成了富民强村的新引擎。”

  面向未来:

  让公益之光照亮体育强省征程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河南省体育发展基金会已勾勒出更清晰的发展蓝图。雷志章表示:“我们将聚焦‘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定位,在体育河南建设中展现新担当。”

  根据基金会的规划,未来,他们将持续深化“奥运全运争光计划”,加大对冰雪、足球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助力河南健儿在国际国内赛场上再创佳绩;拓展“冠军摇篮”“益动少年”项目覆盖面,计划到2030年再资助100所学校,培养更多体育后备人才;完善退役运动员扶持体系,建立“培训—资助—孵化”全链条服务模式;推动“全民健身健康中原行”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体育成为城乡发展的“活力因子”。

  从竞技赛场的奖牌到校园操场的欢笑,从城市健身房的汗水到乡村球场的呐喊,河南省体育发展基金会用12年的坚守证明:体育公益不仅能为强者添翼,更能为弱者架桥;不仅能成就冠军梦想,更能点亮平凡生活。在建设体育强省的征程上,这份公益之力必将继续浇灌出更多精彩之花,让中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跳动着运动的脉搏,洋溢着健康的喜悦。

编辑:王友振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