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治”入微丨一把金钥匙解锁“幸福梯”
大河网讯 “一碗刘记羊肉汤配上小马炸鸡,是老中原地道的‘下午茶’。”在郑州人的记忆里,中原区有着最浓的“人间烟火”。
作为中原区成立最早的办事处,建设路街道用“党建+网格+大数据”这把“金钥匙”,交出了基层治理的“民生答卷”——这把钥匙既解锁了老楼加装电梯的“幸福梯”,更打开了基层善治的“民心锁”。
“梯”升宜居新高度
9月2日,家住中原区建设西路100号院的居民杨亚东打开房门、按下电梯键,不出几秒钟,就从5楼快速到达了1楼。“电梯装了起来,家里老人再不用为上下楼发愁,真是太方便了!”杨亚东高兴地说。
“群众对加装电梯十分满意,但其背后可谓是矛盾重重。”建设路街道省五建社区书记焦潘回想起电梯加装的过程,不由叹了一口气。
据焦潘介绍,前期,楼栋居民与施工方签订合同,施工中发现地下线缆,导致作业难度增加,追加资金数额也成为双方僵持不下的争议点。
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建设路街道通过划分事件圈层、规范处置流程,形成了“三圈五步”工作法,将矛盾纠纷事件收集、流转办理、事因调查、多元调解、结案分流,从而形成闭环,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于萌芽。
“该事件属于热点问题,我们在处置过程中遵循‘五步法’。”焦潘告诉记者,街道和社区第一时间介入,摸清症结并协调解决。建设路街道党工委牵头召开网格支部会议,多次征集民意、征询辖区法律专家意见建议,同时“吹哨”法院、房管等多部门联合“会诊”,最终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压减费用等,历时两个多月,将这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傍晚时分,建设西路100号院的老年居民们相约在楼下的小广场。“以前家里的老人半个月都难得下一次楼,如今他们每天都会下楼活动活动,心情格外愉悦。”杨亚东感慨道,尽管老楼加装电梯的过程充满挑战,但社区在治理方面的能力确实值得称赞。
“网”尽居民大小事
“章阿姨的药不能断,6年来我已经送习惯了。”
2019年,建设路街道协作路社区第一网格网格长毕聪发现,独居老人章阿姨因脑中风后遗症导致腿脚不便,无法自行购药,从此她便主动承担起送药责任。这一送,便是6年。
“小毕是我最信任的人,每次取完药都会细心叮嘱我怎么服用,平常不方便下楼的事情,她顺手就帮忙做了。”章阿姨提起毕聪满眼笑意。在毕聪看来,这份信任源于“把居民当家人”的初心,她说:“网格员的工作,就是要多跑腿、多倾听,把被动响应变成主动发现。”
毕聪的故事是建设路街道469名网格员日常工作的缩影。寒来暑往照顾独居老人、跑上跑下帮群众协调暖气加装、老旧小区修剪遮挡住户采光的茂密树枝……在建设路街道,毕聪常年跟同事奔走在服务一线。
自全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启动以来,建设路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网格聚力量,实现人在格中聚、事在格中解,及时化解群众“急难愁盼”。
“治”字当头护平安
作为中原区最早成立的办事处,建设路街道老旧小区多、中老年群体多、共建单位多,如何破解治理痛点?围绕平安这一群众的最大期盼,建设路街道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
“我们将城运中心与综治中心合署办公,相当于搭建起一个智慧指挥中枢。”建设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宇指着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介绍道。这里既是“城市大脑”——通过线上监测平台与线下网格员联动,快速汇集各类治理事项,统筹协调多部门协同处置;又是“服务平台”——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12家常驻部门及法院、妇联等8家轮驻单位,提供调解、仲裁、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
“以前处理纠纷要跑三四个地方,现在综治中心就能一站式解决。”居民张大姐的感慨道出了“双中心”带来的便利,通过联动调解,她与邻居多年的纠纷得以化解。
“多年的实践证明,提升法治素养是社区平安的关键。”刘宇表示,街道精心培育19名社区“法律明白人”,在6个社区全域设立普法宣传角,并依托“向阳花开”直播间,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开展“云普法”。
围绕平安这一群众的最大期盼,建设路街道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聚焦前端融合、中端规范、后端提升三个关键环节,真正将辖区群众“平安指数”转化为群众“幸福指数”。
“我们在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社区改造及居民服务等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党建+网格+大数据’是破解难题、凝聚民心的金钥匙。通过平安建设与网格化治理的深度融合,我们街道化解矛盾纠纷739起,调解成功率达98%,群众满意度达99.6%。”刘宇表示。
如今,“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已成为辖区居民寻求纠纷化解的首选渠道。
记者手记:
采访期间,不时有路过的群众凑过来,对着正在接受采访的领导竖起大拇指:“我们领导可好了,啥事儿都能找他们!”这质朴的夸赞,让我们感受到这把“钥匙”最直观的成效。
这片仅有1.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路街道踏踏实实践行着“党建+网格+大数据”的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基层治理好不好,看啥?就看老人下楼遛弯时的踏实劲儿,看章阿姨脸上放心的笑容,那是一种“被放在心上”的安心,是“老有所依、难有所帮”的暖意。
老郑州的烟火气没散,反而添了人情味。这里既守住了老街巷的魂儿,又让群众日子越过越舒坦——这大概就是基层治理最实在的模样:不喊口号,只办实事;不搞形式,只解民忧。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银新玉
记者:王瑞 高利国
视频:马绍坤 刘晓明
制图:韩雨松
编辑:张龙(小) 审核 :莫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