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红旗渠畔,她接过母亲的话筒
大河网讯 “这就是我的故乡一一河南林州,也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我是土生土长的林州人,也是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9月18日,在“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启动仪式上,林州市副市长李蕾讲述了“让青春绽放在红旗渠畔”的动人故事。
青春如火,誓言如磐。一代代青年人把梦想浇灌在黄河两岸,让奋斗的旗帜始终在河畔飘扬。今年恰逢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奔腾的黄河水畔,巍巍的太行山上,红旗渠精神随时代与时俱进。
听着红旗渠故事长大,她接过母亲的话筒
李蕾自豪地分享道:“我很幸运,家中有三代人都参与了红旗渠的建设——特别是我的母亲,她作为红旗渠精神的第一代宣讲员,让红旗渠的故事和精神最早融进了我的生命。”对李蕾来说,生于渠畔、长于渠边,耳濡目染之间,她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悟。
作为听着红旗渠故事长大的人,李蕾幸运地成了接过母亲话筒的人。2022年10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阳市林州,依次考察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分水闸、青年洞并发表重要讲话,其间,李蕾全程担任讲解员,向总书记讲述了红旗渠的故事。
李蕾激动地说:“作为林州的后辈,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内心非常激动,总书记在听取红旗渠建设的讲解过程当中,非常的专注和仔细,他详细询问了当年修建的一些情况。作为今天我们红旗渠故乡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生逢其时、不可辜负,应该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林州建设得更好,把红旗渠景区建设得更好,要讲好红旗渠故事,更好地弘扬红旗渠精神。”
渠水奔流,精神不绝 让红旗渠精神闪耀新时代
60多年前,10万开山者为改变生存环境,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在太行山腰“抠”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山巅,也把红旗渠精神镌刻进了林州人血脉。
开山的炮声虽已渐远,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如今,当代青年正奔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新时代的“创造条件”,是科研青年反复试验、寻求突破;是乡村振兴青年扎根乡土、发展产业;是基层工作者倾听民声、纾解民困——就像当年修渠的前辈:不问“有没有条件”,只问“能不能做到”;不问“会不会成功”,只问“要不要坚持”。
渠水奔流,精神不绝。今天的我们或许不再需要劈山引水,但“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的拼搏劲头不能丢,“把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的坚定信念不能忘。三千里长渠静静流淌,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熠熠生辉。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感受红旗渠的震感,汲取奋进的力量!”李蕾表示,将继续用心用情讲述红旗渠的故事、林州发展的故事,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也让红旗渠的故乡——林州,在新征程中书写新的出彩篇章。(申华/文 任昱炎/视频)
编辑:申久燕 审核 :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