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鹤壁篇丨潮涌鹤城活力新

2025-10-14大河网-河南日报

  依托中维化纤建设的河南省高性能尼龙纤维中试基地。 张宁 摄

  天章卫星工作人员在组装卫星前进行加热片粘贴练习。新华社发

  河南飞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药级结晶果糖产品智能立体仓库。 张胜旗 摄

  河南特种尼龙小镇。本报记者 蔡迅翔 摄

  鹤壁市卫星智造产业园。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陈晨 蒋晓芳

  在中原大地之上,鹤壁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跃迁,告别“一煤独大”的过往,迈入多业并举、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从“黑色印象”到“绿色多元”的转型。

  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时代课题,鹤壁立足实际、科学研判,围绕“从哪儿转”“往哪儿转”“怎么转”,实施数字赋能产业转型“一转带三化”行动,持续推动电子电器、功能性新材料、镁基新材料等3个传统产业技术迭代升级,加快推动商业航天、生物制造、半导体及工业软件等3个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构建起清晰的“3+3”主导产业体系。

  如今,鹤壁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汽车电子电器企业进一步优化整合至184家,千亿级汽车电子电器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三聚”新材料产业稳健增长,美瑞聚氨酯项目一期产能加快释放、二期加快建设,全球首套年产1000吨级高端聚乳酸生产线年底投产;中铝镁基新材料工业中试项目即将评估验收,全镁产业链项目同步推进……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赛道中,鹤壁以“链长统筹、链主引领、全链协同”为推进机制,正不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坚定走向新、向绿、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链”上发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在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海集团高压线束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平均每分钟便有一根高压线束完成加工与包装,随后迅速发往国内多家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

  作为汽车的“神经网络”,高压线束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承担着更为关键的“动力动脉”功能。身为鹤壁市汽车电子电器产业龙头企业,天海集团紧抓行业机遇,2024年相继推出高压大电流连接器、新一代快插充电插座等创新产品,带动集团新能源业务占比突破60%,全年实现营收145亿元、同比增长12.4%,营收增速高出行业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成为比亚迪、蔚来等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这只是鹤壁市汽车电子电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以技术为引擎,该市正全力冲刺新能源汽车赛道,深入推进汽车电子电器产业市场化整合与能级提升。不仅天海集团,鹤壁多家汽车电子企业也在积极拥抱变革。海昌智能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线束智能装备服务商,其自动压接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客户涵盖比亚迪、立讯精密等行业巨头。联明电器专注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电器盒产品在商用重卡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稳居全国第一,长期向一汽解放、东风、徐工等企业稳定供货。

  目前,鹤壁已形成涵盖八大类、万余种产品的汽车电子电器产业体系,新能源产品占比从2021年的不足15%大幅提升至41%,全面进入国内销量前十新能源车企供应链。其中,线束与连接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20%,相当于全国每5辆车中,就至少有1辆使用“鹤壁制造”。一个千亿级汽车电子电器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十四五”以来,鹤壁市以“一链一策”精准施策,推动电子电器、功能性新材料、镁基新材料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该市创新实施“企业+资本+政府+产业链”招商机制,为规上企业提供免费“一对一”技改指导,培育出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在鹤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另一张产业名片——河南特种尼龙小镇正熠熠生辉。从远销海外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气囊,到应用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核心舱的内饰材料,诸多“高精尖”产品皆源于此。

  在河南邦维高科新材料公司生产车间内,整经机与织布机全速运转,尼龙长丝飞速织成坯布。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原料均从“邻居”中维化纤采购,目前长丝、短纤、柔性复合材料和安全气囊丝四条生产线全部满负荷运转,国内每新产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的安全气囊丝产自这里。

  邦维高科是尼龙小镇龙头企业中维化纤的下游企业。2021年,当地依托中维化纤在尼龙66原材料方面的优势规划建设了河南特种尼龙小镇,创新实施“链主企业+政府平台+资本助力+产业链”招商模式和“六位一体”服务机制,推动尼龙新材料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截至目前,小镇已累计入驻29个项目、投产19个项目,产品从单一尼龙66丝发展为20多个系列,成为安全气囊丝、工业丝、脱模布等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一个百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从汽车电子电器到尼龙新材料,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鹤壁正以创新为笔,奋力书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向新答卷”。

  “换道领跑”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放眼全球,商业航天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竞相布局的战略新高地。在这一浪潮中,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经济体量偏小的鹤壁,以超前眼光将商业航天产业作为“换道领跑”的战略选择,奋力撕下“资源型城市”的传统标签,向“星辰大海”迈出坚定步伐。

  8月19日15时3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原三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这是继“中原一号、二号”及“鹤壁1号、2号、3号”等12颗卫星成功发射后,鹤壁商业航天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近年来,鹤壁积极融入国家航天强国战略大局,将商业航天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着力构建创新引领、链群协同的产业生态。2020年7月,国内遥感应用领域头部企业航天宏图落子鹤壁,将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落地鹤壁科创新城,2021年启动“女娲星座”研发计划、规划发射114颗卫星,2023年发射“中原一号”等4颗卫星,2024年又发射“中原二号”等8颗卫星,目前10余颗在轨卫星已组成全国最大的业务化运行雷达遥感星座。按计划,2027年前将完成114颗卫星组网,届时卫片拍摄频率将从3小时缩短至5分钟,推动我国雷达遥感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航天宏图的落户产生了显著的“头雁效应”,为鹤壁带来了强大的产业集聚能量。截至目前,鹤壁卫星智造产业园已成功吸引航天宏图、天章卫星等40余家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覆盖“卫星链、火箭链、数据链、服务链”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从卫星总体设计、精密制造,到火箭配套研制、卫星测运控管理,再到遥感数据加工与应用服务,一条完整的商业航天生态链正在鹤壁逐渐成形。

  产业集聚的直接体现是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2024年,鹤壁商业航天产业营收突破10亿元大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商业卫星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更以其鲜明的特色优势和创新能力,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更令人瞩目的是,鹤壁已与郑州并列,成为河南省“2+N”卫星产业集群规划中两大核心战略承载地之一,在全省航天产业布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从“挖煤炭”到“造卫星”,鹤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产业转型的梦想照进现实。在抢占航天新赛道的同时,鹤壁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深耕不辍,积极构建从芯片封装测试到工业软件开发的完整产业生态。

  位于鹤壁科创新城的龙芯中科芯片封装基地内,一颗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正在封装、测试、包装出货。作为龙芯中科在全国布局的首个芯片封装测试项目,该基地具备年封装3000万片工控芯片的能力,不仅填补了鹤壁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的空白,更成为当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点。据了解,该基地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产线扩产建设,未来将能够满足更多型号芯片的封装需求,大幅提升封装产能与交付时效性。

  作为国产CPU领域的领军企业,龙芯中科以自主指令系统为核心,构建了覆盖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五大方向的完整产业生态。自落户鹤壁以来,企业发挥出显著的龙头带动效应,已吸引4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共同推动鹤壁半导体研发设计、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快速成长。

  鹤壁科创新城积极践行“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集群发展理念,全力构建“芯片—产业—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生态闭环。目前,以芯片、电脑、打印机、工控系统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正加速形成,已成为河南省“1+3”信创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资源型城市到航天新城、信创标杆,鹤壁的转型之路诠释了“无中生有”的产业突破勇气和“换道领跑”的战略智慧。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这座曾经依靠煤炭资源的城市,正在用卫星、芯片和软件重新定义自己的未来。

  专家点评:

  “破立之道”:鹤壁产业转型的示范价值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商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胡骁马

  潮涌中原,鹤城嬗变。鹤壁市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前瞻布局的智慧,成功走出“黑色印象”,迈上“绿色多元”的产业发展道路,给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鹤壁答卷”。

  鹤壁的智慧在于深度赋能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枝”。在传统产业升级路上,鹤壁没有“大拆大建”,而是“一链一策”地实现精准转型。天海集团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海昌智能核心设备的高市场占有率,正是这一模式成效的有力证明。这一模式不仅助力企业的“点”突破,也进一步扩展至围绕“链主”企业构建产业生态的“面”开花。例如,以中维化纤为核心打造尼龙小镇,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和内部循环,将企业点状优势扩展为产业集群的整体胜势。从对企业的“精准滴灌”到对集群的“生态滋养”,鹤壁探索出的升级路径,为传统产业占据新质生产力主战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鹤壁的魄力还在于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实现“换道抢身位”。在不沿边不靠海的情况下,鹤壁敢于将商业航天这一前沿领域作为战略选择,体现了非凡的战略胆识。通过引入航天宏图等龙头企业产生强大集聚效应,迅速吸引数十家上下游企业,形成覆盖卫星设计制造、数据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从“地下煤炭”到“天上卫星”的跨越,是发展逻辑的根本转变。在布局商业航天之外,鹤壁同样前瞻性地引进了龙芯中科芯片封装基地,正是凭借这一关键项目的落地,才得以带动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信创产业集群,展现出其在多个新赛道上实现“从无到有”的战略执行力。

  鹤壁产业转型的示范价值在于其“破立并举”的系统思维,“破”的是对资源依赖的惯性,“立”的是以创新驱动、链群协同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鹤壁的转型实践,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富有说服力的范例。其“破立并举”的系统思维,不仅贡献了具体方案,更展现了“小城市、大志向”的战略魄力,为同类城市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坚定信心。

编辑:申久燕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