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颓废美学”成流量捷径?畸形起号行为该踩刹车了

2025-10-17大河网

大河网讯  “3支烟,5首歌,22分钟的陪伴……”近日,小红书平台某博主在深夜发布的一条短视频被推送至首页,其中略带“文艺感”的文字搭配着指尖夹烟的定格封面,十分醒目。“姐姐,我们初二现在学习压力好大,有点害怕自己初三学不好。”从评论区这位网友的回复直接暴露出,未成年人已成为该博主粉丝群体之一。

小红书上,某博主发布含抽烟镜头的短视频,评论区有未成年人回复。

近段时间以来,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推荐页频繁出现以叼烟形象为封面的视频内容。视频中,这些博主在吞云吐雾间,或故意营造“颓废美学”氛围,或释放“疲惫打工人”“努力无用论”负面情绪。其实深入观察便会发现,大多数博主的套路往往清晰且统一——在快速收集粉丝数量后,最终目的都指向了橱窗商品售卖——有人售卖解压玩具,有人以“去除烟味”为卖点推销空气清新剂、香薰等商品。

这样的现象不得不让人质疑,难道抽烟已成为当下某些博主新的起号“赛道”?

在小红书上,记者搜索“吸烟有害健康”话题,出现大量抽烟画面。

这种剑走偏锋的起号模式,不仅侵蚀着网络空间的文明底色,更暗藏着对公共健康与价值导向的双重隐忧。其中最令人揪心的,莫过于对未成年人的潜在影响。就如那位处于彷徨期的初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成年人的生活充满好奇与模仿欲,一旦将“成年生活”理解为“压抑”、将“抽烟”理解为“解压”,这种潜移默化的误导恐怕对其认知将产生不可扭转的偏差。

更讽刺的是,几乎所有的“抽烟博主”在发布内容时,都会刻意带上#吸烟有害健康#的话题标签。记者随即点开小红书的此话题页面,结果令人咋舌:话题下只有少数为控烟科普、健康提醒,更多的是大量博主分享的“抽烟日常”。这种“挂着羊肉卖狗肉”的操作,不仅消解了健康话题的严肃性,更让“有害健康”的提醒沦为形式。

面对这一乱象,平台是否存在监管漏洞?这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目前已成规模的社交平台均明确了“禁止发布烟草广告”“今早戒烟有益健康,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电子烟”等规定,但就目前现象而言,平台存在对“个人日常分享中的抽烟场景”界定模糊,导致大量博主钻了空子。正是这种“界定模糊”的审核态度,纵容了这类现象的蔓延。

小红书上,博主@今日快乐小亮片对此乱象进行批评。

事实上,国家层面已对这种网络负面情绪乱象亮出“红牌”。今年9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其中明确将“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列为整治重点,要对恶意解读社会现象、片面放大负面个案、借机宣扬厌世等负面人生观内容全面排查处置。这种吸烟博眼球营造“颓废美学”的行为,无疑触碰了专项行动的整治红线。

除了国家层面,我们作为网络环境参与者,应当如何做呢?

——平台需织密监管。要遏制这类“抽烟起号”乱象,平台需扛起监管责任,主动打破“界定模糊”困境,一旦发现以抽烟为噱头吸引流量的行为,直接限流、下架,甚至直接封号。

——博主当迷途知返。对部分博主而言,靠畸形流量博眼球的捷径终究是饮鸩止渴,“好景”不长。短期的红利背后,不仅要面临被封号的风险,更会传递不良价值观。多年来的案例可以看出,真正长久立足的自媒体账号,从来都不是靠低俗噱头吸引关注的,而是靠优质内容打动用户。

——网友应加强监督。广大网友要做清醒的清朗网络空间参与者。网友的监督一直都是遏制网络空间乱象的重要力量,在此提醒广大网友,面对此类内容时应保持理性判断,不点赞、不转发、不跟风,必要时候可直接举报。

成年人的疲惫,从不是靠一支烟就能消解;自媒体的价值,更不是靠“颓废”来彰显。要知道,大家奋力营造清朗、文明网络空间的样子,远比在镜头前装出来的“颓废美学”更打动人。(刘思嘉)

(注释:起号是指在社交媒体平台开通账号后,通过运营短时间内积攒粉丝量、获取高流量曝光的行为。)

编辑:申久燕  审核 :赵汉青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