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信阳篇丨阔步迈向“两个更好”

老区信阳向更好。本报记者 刘宏冰 摄
□本报记者 卢松 刘宏冰
秋染大别铺锦绣,情融淮水激浪潮。在信阳这片曾被鲜血浸染过的红色热土上,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生产总值2021年迈上3000亿元台阶,总量稳居全省第九,年均增长4.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4.5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5.1万元……
“十四五”时期,信阳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实干担当的精神,在应对挑战中稳中求进,在破解难题中开拓新局,交出了一份厚重且鼓舞人心的出彩答卷。
——创新引领,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创新,是信阳发展乐章中最激昂的音符。五年来,信阳创新创造活力加速释放,高层次人才四方汇聚、重大科研平台示范带动、创新项目加速推进,老区处处升腾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创新动能加速集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46家,较“十三五”增长1.3倍。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0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达13个,数量居全省第一方阵。成功创建信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产业“筋骨”日益强壮。全市工业企业总量达12863家,规上工业企业达1678家,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47%和44.4%。形成新材料500亿级,新能源、新型轻纺2个150亿级,新装备、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3个50亿级的“六新”产业集群。
数字之潮“奔涌向前”。入选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省级先行区、豫南算力增长极,拿到河南首批数据标注基地、重点领域数据开发试点入场券。
——协调发力,城乡融合描绘新画卷。
漫步信阳市,你会看见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山水相依,赋予了城乡发展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奋勇争先,蕴含着老区人民孜孜不倦的美好追求。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信阳市秉持“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的理念,成功创建国际花园城市,荣获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A等级。全市改造老旧小区1168个,完成供水改造19万户、用电改造11万户,新建装配式建筑居全省第一,保交楼交付率居全省前列。公园绿地达254个,打通“断头路”62条,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乡村韵味更加浓郁。乡村是信阳最厚重的底蕴,粮食安全是老区最庄重的承诺。在全省首批16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中,罗山、潢川、光山3个县榜上有名。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10亿斤以上,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16.57亿斤。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成绩居全省第一。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稻浪依旧翻滚,却多了现代农业的智慧;茶园依旧青翠,却添了品牌的力量。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0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培育了5个超100亿元和4个超50亿元的农业产业集群。
——绿色筑基,生态底色变成新优势。
生态是信阳的最大优势,绿色是信阳的最亮底色。行走信阳,不仅能看到生态环境的满目绿,更能感受到产业发展的风起“绿”涌。
生态颜值越来越高。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7个,森林覆盖率36.2%,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天然氧吧名副其实。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水环境质量全省名列前茅。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市和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信阳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新能源发展动能澎湃。信阳市捕风捉能、借光聚能、多元储能,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全市发电装机容量797万千瓦,较“十三五”增长1.4倍,煤电占比降至27.9%。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2.9倍。五岳抽水蓄能电站实现100万千瓦装机全容量投产,新县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入选国家新型储能示范项目。
——开放共赢,区域合作拓展新空间。
打开山门,信阳拥抱的是整个世界。高速公路如银线穿珠,高铁如白驹过隙。曾经的省际边缘,如今已成为区域合作的枢纽。东联长三角,南望粤港澳,信阳在对外开放中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交通网络越来越畅。沿大别山等8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构建“五纵三横一环”近千公里高速路网。高铁3小时可直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明港航线直抵上海、深圳、天津、重庆等大中城市,淮河航道通航里程位居全省第一。“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无缝衔接转换,“外联内畅、快进快出”的现代化交通网,铺就老区赶超跨越的康庄大道。
“朋友圈”持续扩容。对口合作不再是纸上的约定,而是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园区里的灯火通明。信阳市以豫东南高新区为桥头堡,深度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更好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苏州、信阳对口合作走深走实,两地共建苏信合作产业园,中亿丰等一批苏企投资项目落地。省际毗邻地区携手共进,协同推进黄冈、信阳、六安等3市高质量发展,推动建立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
——共治共享,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老区发展有温度,群众生活更美好。信阳把百姓的期盼作为行动的指南,75%以上财力投向民生,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至104%,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提升至90.3%,高校数量稳居全省省辖市和大别山区域前列。医疗网络遍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农村养老“戴畈模式”“汪桥经验”覆盖2082个行政村,成功入选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持续实施“运动信阳”工程,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12345便民热线那端,是及时回应民声的温暖,热线运行服务质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社区邻里之间,是和睦互助的温情。“大数据+人民调解”化解纠纷,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一村一警一连一法律顾问”共建机制纵深推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回望“十四五”,信阳把“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写进了山水、写进了产业、写进了千家万户的烟火日常。老区人民对标一流、奋楫争先,勠力同心、并肩奋进,共同描绘了一幅申城大地色彩绚烂的壮美画卷。
放眼“十五五”,信阳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积蓄起更磅礴的力量,在这片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土地上,让大别山精神闪耀新的光芒,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打造豫南开放门户,争做老区发展先锋。
编辑:祝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