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遭“货车围城” 的新乡平原示范区,如何才能解堵?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波 张亚林
新乡平原示范区扼守豫北通往郑州的三条交通要道,但这里的居民要去郑州似乎不比其他城市更具优势,“出城就堵”现象也让这里的居民颇多抱怨。说起“出城就堵”,经常乘坐601路郑平公交的范阿姨说的一句话很能代表这里居民的心声——“这么好的路、沿途这么好的风景,都让堵车闹得没了任何美好心情。”
堵车让一河两岸有割裂感 交通局负责人直言现状尴尬
随着郑新一体化的持续推进,郑平公交开通、龙凤大道列入规划等诸多利好,越来越多的郑州人选择定居平原示范区。来自平原示范区管委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仅主城区龙源办事处的常住及流动人口已达15万,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增长。但居住在此的约一半人口,也就是差不多7万人,工作生活地却是在一河之隔的郑州市。
“开车走得早晚不关键,关键得提前看导航地图,这一段如果是红色,就得考虑转路,坐公交遇上堵车更麻烦,车调头也没法调”。居住在凤湖边恒大社区的周先生一提起这点就十分火大,“所以出门看地图或打110询问路况,我就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惯。”
“开通高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通勤的速度和效率,但晋新高速平原新区东上站口,因为与郑新快速路(注:107国道复线)共用一条道,收费站一旦通行缓慢或禁上,大货车随时就把‘公用道’变成了‘停车场’,这样的道路设计完全违背了郑新快速通行与高速便捷通行的初衷。”示范区交通局负责人孙宏伟说。
平原示范区房地产开发商李先生对此印象深刻,“这不是一条路,经常是一堵墙!许多本来想在示范区买房安家的郑州人,就因为这段‘有路不畅、随时堵车’的闹心路,犹豫不决”。
“郑新快速路与晋新高速口的常堵问题,对示范区发展影响十分明显。”该区交通局负责人直言,一河两岸带来的割裂全靠交通修复,平原新区与郑州的通行目前就是两座桥,一个老桥一个新桥,老桥(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路况差车道窄车辆密,新桥(郑新黄河大桥)还是收费桥,也是大家出行的首选,如果说郑新一体化经常卡在“一段路”或“一座桥”上,着实让人尴尬。
特有的交通优势 让平原示范区遭遇大货车围城
经常走此路段的司机和当地居民都知道,平原示范区有两条路最堵——其中一条是南北走向的郑新快速路,尤其在晋新高速平原新区东上站口,几乎是每天必堵,郑新快速路上的被堵车辆动辄绵延数公里,不管是公交车、私家车还是救护车,一旦被堵在中间,没有一个多小时难以脱身。
另一条路则是327国道,这是一条穿越平原示范区的东西走向道路。在平原示范区城区路段,被称之为长江大道。来自于焦作、获嘉方向的大货车穿城而过,如果这些货车想要向南跨越黄河,通常也会右转进入郑新快速路上,与来自新乡方向的货车汇合,共同加入拥堵队伍。
问及经常性堵车的原因,官方和民间一致将矛头指向了运输砂石料的货车。“整个豫北地区的货车跨河时,必经平原示范区,而几乎所有的砂石料货车首选从平原示范区上高速跨越黄河。”平原公安分局交通巡防大队负责人王晓超如是说。
通行费用最低 让货车选择从此跨越黄河
说起平原示范区的地理位置,不可谓不优越。107国道、郑新快速路、京港澳高速,晋新高速、327国道三纵两横的交通路网在这里交叉汇集,密集的主干线公路却让这里成了大货车的聚集中心。
在大货车司机们看来,从晋新高速平原新区东站上站去往郑州方向是最优选择。一名长跑此线路的货车司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满载一车砂石料总重49吨为例,走高速到郑州莆田站下,费用100元,如果走郑新黄河大桥则要180元。对于一趟只有不足千元的毛利润来说,一趟能省80元也不是小钱。
记者从平原公安分局交通巡防大队获得的数据显示,晋新高速平原新区东站每天有20000辆货车从此上下站,其中装载砂石料的大货车占70%以上。频繁的堵车也让整个交警队伍疲于应对。疏导堵点交通,从两条道路远端限流,这些本该是临时性的工作逐渐成了当地交警部门的常态。
启动新黄河大桥建设 晋新高速平原新区西站改造加速
郑新快速路的频繁拥堵,不得不让众多私家车选择从107国道上的老黄河桥通过,但仅有双向四车道的老黄河桥也是难以承担日益增加的车流。通行缓慢,稍有事故就造成堵车也是经常发生。
能否在新老黄河桥之间再建一架新桥,作为平原示范区连接郑州市区之间真正意义的城市道路?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获悉,今年6月份,郑州市印发的《2020 年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明确:启动实施郑新龙凤大道(含龙凤黄河大桥)建设。
据悉,启动建设的这条龙凤大道介于新老黄河桥中间,总长21公里,15分钟车距,南接郑东新区CBD腹地、北龙湖,北连平原示范区凤湖核心区,既能互通郑州北三环高架、连霍高速、农业路高架桥,又规避了新老黄河桥的不足。
而来自于平原示范区管委会的消息称,晋新高速平原新区西站目前正在加速进行改造,待今年年底改造完成后有望缓解郑新快速路的部分交通压力。
缓解货车过多成当务之急 砂石建材“公转铁”运输或成良药
货车围城、货车堵城,大量的尾气排放也对当地的空气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能不能将目前主要通过公路运输的砂石料,集中转移到铁路运输?”对此,长期关注道路交通的省人大代表尚光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尚光强通过查询资料发现,早在2018年6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建设委员会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就建筑材料进京运输项目举行对接会,当月就开通了进京砂石建筑材料专列。随后,四川、武汉、贵州、安徽等地陆续开展砂石“公转铁”热潮。
据媒体报道,一趟砂石料专列共有100箱、3200吨运量,相当于每天减少100辆公路大货车运量。根据一项数据统计,一辆重载卡车废气排放量,相当于220辆小客车。
尚光强表示,可喜的是,今年郑州也正式启动砂石建材“公转铁”项目。今年以来,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已运输产自信阳、许昌、三门峡等地的砂石骨料共计300个重箱7000余吨。
“如果焦作市、新乡的辉县、卫辉等砂石料主产区能够主动转为铁路运输,不仅能够大大缓解目前的交通压力,这几个地市的环保压力也会骤减。”尚光强代表也希望自己的呼声能够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