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仓巷街持续走红背后有故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遂旺
核心提示
古城老街保护和改造之后,如何破解利用这一难题?安阳给出了生动的答案:以文化做牵引,让“网红”的古街持续走红。
安阳将甲骨文、古城文化、汉字发展史、碑石篆刻等特色文化融入“网红”的仓巷街,吸引文化单位、文化人到此地“打卡”扎根,展开制陶、拓片、研学游,举办文化讲座进行互动,将新业态引入其中,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光顾,让“网红街”热度持续不减。
昔日一条破败杂乱的仓巷街,3年前修缮后,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街”。
当初,游客纷纷前来观赏明清庭院古建筑。欣赏之余,有游客留下这样的疑虑:“这条街热闹一阵子,会不会是昙花一现?”
令许多人,就连古街的管理部门自己也未曾想到,今日的仓巷街依然火爆,游览的人数居高不下。尤其是今年春节期间,人流涌动,为安全起见,管理部门启动限流应急措施。眼下,光顾此地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
一条古街,为何能持续兴旺?除了观赏明清建筑外,更吸引游客的是浓浓的文化味和沉浸式体验互动。
定位 博物馆群领衔唱大戏
细细端详青砖灰瓦、别致门墩、精美砖雕,以及古朴的四合院、散发古典文化魅力的博物馆。
3号院是座三进四合院,大门旁挂着安阳博物馆分馆、文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阳金石文化艺术博物馆3块木制牌匾。
院落内的第一个展厅是“图说甲骨文发现史展览”。“这个展览主要介绍汉字的起源和甲骨文的发现,以此缅怀为甲骨文发现、研究、保护和传播作出贡献的人们。这个展览曾入选国家文物局主题展览。”讲解员正在向游客讲解。
文峰区古城保护与发展中心主任李冉介绍:“过去人们来这里主要是欣赏庭院和古建筑,眼下更多的人是看中这里的文化内涵。文化最能吸引人。”
仓巷街资料介绍:仓巷街全长528米,宽约4.9米,现有57个院落,多是二进或三进的四合院。之前,不少房顶塌陷,墙体老化,摇摇欲坠,处处破败颓废。
“政府从2018年8月启动了仓巷街保护复兴工程,拆除了所有违章建筑,采用‘一院一设计、加固改造、修旧如旧’的模式,恢复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貌。”李冉介绍。
“让这条老街既活下来、也火起来,关键是丰富其内涵和个性特色。古城内不缺商业,缺的是文化。我们应该用文化的浓度稀释商业密度,让游客在商业街购物之余,也来此地享受文化的熏陶。”长期负责仓巷街改造保护的文峰区政协副主席朱艳丽说,“文化传承不是用钱能衡量的事。”
百姓身边的博物馆办起来。安阳博物馆在这里开设了分馆,安阳市邮政公司搬来了老字号的彰德邮局,文化单位和民间文化人在这里举办相州窑瓷器展、革命根据地货币展、古代石刻展、历代书法拓片展……42个袖珍展,形成了庞大的博物馆群。
前来仓巷街游览的游客,欣赏老家具、拓片、瓷器、石碑、文房四宝等文物,端详木版年画、秦氏绢艺、苏奇灯笼画等民俗文化,寻觅古城印迹。
“起初,我们在古城里开办博物馆,担心没人来,没想到如此火爆。”安阳博物馆馆长周伟坦言。
古城文化、地方文化,一一收藏融入了仓巷街中。
互动 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互动体验式文旅项目,也留住了游客的脚步。
“先把浸湿的宣纸敷在凸凹不平的文字上,用刷子轻轻敲打,使纸入凹槽,纸张稍干之时均匀上墨,宣纸揭下来即成一张黑白分明的拓片。”在仓巷街,有人向游客演示拓片,游客纷纷上前体验。
每逢节假日,仓巷街里都活跃着20多名小义务解说员,他们操着童音绘声绘色地向游客讲解:“上房为尊,是家中长辈的住所,东西厢房为次,是家中晚辈住的,两边较小的房间是杂屋,是女性仆人居住的地方……”
这些小义务解说员是安阳趣玩儿工作室组织的,他们几年前就进驻了仓巷街。“我们在这里讲安阳的故事,把仓巷街当成培养文化的‘苗圃’。”趣玩儿工作室负责人刘艳说,“此举培养了孩子的口才,也服务了游客,一举数得。”
前不久,安阳市在仓巷街举行了“遇见最美安阳”第二届短视频大赛启动仪式,抖音、快手等平台纷纷参与。
夜幕降临,记者走进10号院的大仓门,这里摆好的几十张板凳已座无虚席,人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听安阳八中历史老师黄新志讲授《韩琦传》。“我们这里经常举办彰德城事公益文化讲座、撷趣堂文化大讲堂、风铃新音乐演唱、旗袍秀表演……”李冉说。
“不仅听众逐渐增多,入驻仓巷街的文化团体也多起来,每周都举办内容不同的讲座。要举办文化公益活动,在这里还需排队等候。”文峰区工作人员刘卫华介绍。
如今,这条老街已入驻20多家文化单位,还有50多个社会文化团体经常在此举办活动。
互动和多元化的文化业态,让仓巷街绽放出迷人的魅力。
出新 打造新兴文化业态
踩着时代的节拍前行,古街利用不能落伍。
在仓巷街进口处,有家别具特色的甲乙丁书店。这个书店不仅有书,还可在这里品茶、喝咖啡。
记者顺着悠扬的琴声,迈进这家充满文艺气息的小店。古朴雅致的木柱、木窗,现代感十足的阳台椅、玻璃杯,让这个百年老院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里不仅可以看书、吃饭,还能弹琴、品茶,经常有年轻人来这里打卡、拍照,把这里的故事分享到社交网络上。”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颇有新意的“甲骨文·创意设计中心”,记者看到柜台里展示着《甲骨文表情》《生肖甲骨文》《甲骨文的问候》等系列产品,身旁的年轻人正在精心挑选。营业员告诉记者:“这是我国第一个把甲骨文做成微信表情包的清华大学教授陈楠开办的,他利用现代手段活化了甲骨文,设计了专用的旅游用品。这些产品很受游客欢迎。”
安阳是中国书法名城,文峰区在仓巷街创新举办历代书法拓片展,将殷商甲骨文、青铜器铭文、魏晋南北朝魏碑等280多种拓片在这里集中展示。“以拓片为媒,让我们穿越时空,跨越流派,在驻足凝望间进一步感知笔墨世界。”青年书法家秦鹏举笑言,“周边不少书法爱好者,就是奔着书法观摩而来的。”
作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仓巷街,不仅是一条因古建古风而闻名的“网红街”,而且成为一个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促进文化优势和文化实力“活化、融化、转化”,实现文化、教育、旅游产业升级,全面保护古城,已上升为安阳的“城市意志”。“加大街巷、文保单位修缮力度,整体推进,连线成片,修旧如旧,让古城更有魅力、韵味。”安阳市市长袁家健说。
走出仓巷街,记者在采访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保护、改造和利用,仓巷街堪称样板,值得更多城市学习借鉴。
(本文照片由文峰区古城保护与发展中心提供)
编辑:陈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