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百姓故事·身边的暖意与感动丨义务救援189次 打捞溺水者62人 十年,他们在为别人“拼命”

2024-12-23大河网-河南日报

柘城县惠济河边,一处带有水上义务救援队联系方式的防溺水警示牌。本报记者 翁韬 摄

2021年7月,柘城水上义务救援队队员在郑州救援受灾群众。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翁韬

  货车司机、早餐店老板、婚庆主持人……他们是一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平日里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四处奔波、辛苦打拼,而一旦遇到有人溺水急需救援,他们又像闻令而动的战士,立马抛开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无论寒冬酷暑、白天黑夜。

  十年来,他们参与水上义务救援189次,打捞、救援溺水者62人,从来分文不取,不图任何回报。日前,记者走近这支柘城水上义务救援队,感受凡人微光、星火成炬的民间志愿救援力量。

  朋友圈发起的“征集令”

  这支水上义务救援队的组建,最初来自发起人王广康发的一则朋友圈信息。

  王广康在柘城经营着一家不大的装修公司,当时20多岁的他,就已经投身公益。2015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这样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当地一个乡镇发生一起学生溺水事件,消防队赶到现场后,不熟悉水性,面对不明水域,不敢贸然下水施救,站在岸上束手无策,最后只得求助几十公里外的睢县水上义务救援队赶来施救。由于时间过久,最终打捞上来的是孩子冰冷的躯体。

  “咱们柘城能不能成立自己的水上救援队,遇到溺水事故不再求助外人?”他发的朋友圈信息很快引发了许多柘城游泳爱好者的响应,短短几天时间,就有40多位游泳好手报名参加。在睢县水上义务救援队的指导下,经过水性测试筛选,固定下来19个人成为柘城水上义务救援队的核心成员。

  说起救援队的建立,队长徐建杰记忆犹新:“说是救援队,其实当时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什么像样的救援设备,也没有办公地点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一切都是摸索着干。”

  为了争取救援时间,他们联合当地的110指挥中心、水利部门,在全县重点的水域岸边竖起了大量的防溺水警示牌,并在警示牌上留下了救援队队员刘萍的手机号码作为救援电话。求助者可以拨打110报警电话直接转接救援队,也可以随时拨打救援队的手机。十年来,这部24小时开机在线的电话,成了许多溺水者的“生命热线”。

  “送溺水者回家”

  第一次的救援行动,至今让很多队员们难以忘怀。

  2015年的冬天,当地一位妇女投河溺亡,接到110的出警电话,救援队员们赶到现场,划着船沿着河流展开搜索。在事发地不远的水面上,队员发现了漂浮着的溺亡者。第一次面对溺亡者,队员们内心忐忑不安,不敢下水。队长徐建杰给大家壮胆打气,“咱们是送她回家的人,请她早点出水入土为安,是做善事,不会有事的。”随后带头跳入冰冷的水中,把溺亡者打捞上船。在跟家属办完交接后,几名队员悄悄地离开了现场。

  十年的水上义务救援、上百次的打捞经历,队员们见识过许多惊险的场面。恶劣的气候环境、湍急的水流、不明的水域等,都是水上救援的大敌。

  2023年1月,寒风料峭,滴水成冰。一天晚上,救援队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有人跳桥溺水。队员们顶着寒风,带上装备一头扎进漆黑的夜色中。夜黑风高,能见度极低,队员们划着皮划艇在落水点附近搜救了一个通宵也没有发现落水者。天亮后,他们继续搜索,最终在落水点下游几百米外的水下面,用探杆发现了溺水者。

  外出救援,经常面对的都是陌生水域,“脚下看似踩着河床,很有可能再往前一步就是深渊。”徐建杰说,水性好的队员下潜的极限,一般就是2.5米左右,而超过这个深度,队员们在实战救援中总结出来的办法是,不能用手摸,而是用脚去探。“两米多的下潜深度,加上一个人的身高,就能探测到3米左右的水深。”超过3米的水域,救援就只能用拖网拉。

  草根救援队的喜与忧

  在王广康的手机微信里,置顶的是“柘城水上义务救援队总部”群,群里的救援信息,自从建群开始就没有清理过,里面完整地保留了每次救援的图片和视频。翻看聊天记录,一位受助者家属发来的感谢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2021年10月11日,有人不幸落水,家属报警后,商丘水上义务救援队、睢县水上义务救援队、柘城水上义务救援队等多家周边地区的救援队火速赶到事发地点展开救援。队员们先驾驶救生艇、带着声呐装置在河面进行搜索定位。在确定重点水域后,队员们跳入冰凉的河水中,手拉手组成人墙对河底进行地毯式的拉网搜索,最终将溺水者打捞上岸。

  遇难者家属在信中写道:“衷心地向各个义务救援队的队员以及参与救助的好心人说声:谢谢了!敬佩你们这种不求回报、不留姓名、大爱无疆的精神!愿好人一生平安!为你们点赞!”

  多年的救援中,救援队员们收获的社会认可和赞誉很多,而面对溺水者家属表示感激的礼品和现金,他们一直坚持不拿一分钱的原则,不喝一口水、不抽一根烟、不吃一顿饭,成为队员们的铁律。外出救援大家都分乘各自的交通工具,有汽车、有摩托,各自垫付油钱,救援后的聚餐也一直坚持AA制,他们甚至拒绝了很多溺水者家属送来的锦旗。用徐建杰的话说:“不要钱,不图名,就是为了心里干净。”

  近年来,随着救援经验的逐渐丰富,加之声名远播,柘城水上义务救援队也走出了柘城,参与周边县市的水上救援,太康、鹿邑等地的救援行动中也有了他们的身影。2021年7月,郑州、新乡等地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柘城水上义务救援队积极参与救援,共计安全转移受灾群众300多人,帮助运送物资50多吨。

  十年来,这支草根救援队默默无闻地倔强成长,但是同很多民间救援队伍一样,在成长中也遇到了难题——救援装备落后、资金匮乏等,成为这支草根队伍无法回避的尴尬。

  在惠济河边,当地水利部门提供的一处库房内,记者看到了这支水上救援队的全部“家当”:十几个救生圈、救生衣,一张使用多年、破损好几处的拖网,两艘服役多年的橡皮艇,其中一艘橡皮艇破旧干瘪,船体上打了好几个显眼的“补丁”。救援队最值钱的“宝贝”是前两年一家爱心企业捐赠的一套价值两万元的声呐探测设备,为了安全起见,一直在队长徐建杰家保管着。

  此外,据王广康介绍,水上救援队在2015年9月成立之初,就在当地民政部门取得了备案,但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落实具体的业务主管单位,这让不少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很多时候有点没娘的孩子的感觉”。成立满十年,王广康说,他最大的心愿是,这支队伍能被相关部门接纳,未来能有个“名分”,可以“名正言顺地干公益”。

编辑:赵地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