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这家餐厅“静悄悄” 爱意无声胜有声

2025-04-02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服务员在店内直播

店里服务员多是聋哑人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丁博洋 王磊文/图

  近日,郑州锦艺城内一家“无声餐厅”在网络上悄然走红。

  这里的服务员大多是聋哑人,他们以无声的服务和满满的热情,引来人们的关注和“打卡”。他们为顾客服务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助力聋哑群体的意义远超盈利本身

  3月25日晚7时,锦艺城“盛有声”餐厅门口,等待的顾客已排起蜿蜒长队,餐厅里几名服务员正忙碌着布餐、撤台。

  餐厅老板李铎来自辽宁沈阳,他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品牌创始人王闯关注听障群体10多年,一直怀揣着“替他们做点事”的美好愿望。“盛有声”这个独特的名字,取自“此时无声胜有声”。

  “目前,这家‘盛有声’餐厅共有10名员工,其中5名为聋哑人。”李铎称,自己来郑州已半年有余,锦艺城门店是他投资“盛有声”这个品牌的第四家店,其余三家都在东北。

  投身餐饮行业8年,通常赚少赔多。入行第5年,他接触到“盛有声”品牌,进而结识了聋哑人群体。在频繁的日常互动中,李铎与他们建立起深厚感情,深切意识到这一群体急需帮助。

  然而做生意并非做慈善,李铎也遭遇过经营难题。但在他心中,助力聋哑群体的意义远超盈利本身,所以即便受挫,他也未曾放弃。李铎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既然来到郑州,我就下定决心要做成这件事,所以从未放弃。”

  “给他们一个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

  每到用餐高峰,“盛有声”餐厅内便人潮涌动,点餐环节的沟通难题愈发凸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一位顾客在用餐过程中示意员工加汤,经过一番沟通,服务员却误将顾客需求理解为关火,直接关闭了炉灶。见状,顾客脸上瞬间露出不解的神情。

  谈到沟通问题,李铎也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在“盛有声”餐厅的日常运营中,沟通难题屡见不鲜。员工理解“拿筷子”“拿盘子”这类简单指令并不困难,但像“锅底少放辣椒”这类涉及口味偏好与烹饪细节的要求,沟通起来就极为棘手。他们多次因为沟通问题,遭到顾客投诉。

  “我们正尝试搭建便捷的沟通渠道。目前,员工遇到难以理解的服务要求时,会通过手机打字与顾客交流。要是员工仍无法领会,我会出面解决问题。”为了方便与员工沟通,李铎也自学了很多简单的手语。“和他们相处久了,彼此间就有了默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意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发现,餐厅在细节处做了诸多贴心设计,便于改善顾客与聋哑员工间的沟通体验。餐厅墙壁上,大幅海报清晰展示着常用沟通手势,例如“饭”“谢谢”等常见手势用语,旁边搭配简明易懂的文字注释;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提示卡,引导顾客借助辅助工具与员工进行交流。

  在餐厅日常运营过程中,李铎和员工携手攻克了诸多难题。他们之间早已超越普通的雇用联系,虽无血缘羁绊,却胜似亲人。

  来自周口的聋哑女孩白丽萍已经在这里工作一年了。白丽萍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她是因小时候发烧导致的聋哑,“我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找不到工作,直到去年我看到‘李哥’抖音上发的招募广告,我才有了工作”。

  李铎表示,等到有一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时,将开设更多分店,将美食分享给河南消费者,为听障群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这些特殊的群体提供工作岗位,给他们正常的薪资待遇,是希望他们不要自卑,不要低估自己。他们真的很努力,有时可能就缺少一个机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他们一个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力量。”

编辑:陈梦伊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