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管阿姨逆袭启迪奋斗之路
很多人都习惯躺在舒适区里,以年龄、家庭为由拒绝付出更多努力,但唯有奋斗者在挑战着自己的极限,也标注着人生的高度。
河南日报评论员丁新科
49岁宿管阿姨和儿子同时考上研究生——儿子考上了复旦大学,妈妈被广西大学录取。最近几天,这一励志的故事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引起极大关注。这位励志的妈妈叫原梦园,是河南新乡人,从2011年起,41岁的她就到上海全职陪儿子读书。其间,她先后考上了复旦大学的成人本科和广西大学的研究生。(见4月19日《河南日报》)
越深入了解原梦园的故事,就越会增添一分感动。儿子曾患多动症,她比其他母亲倾注的心血要更多些,陪伴学习成为她的生活方式。但她没有完全拘泥于这种生活,而是应聘到上海交大当宿管员,“半工半读”完成成人本科教育,进而考研成功,可谓是激励儿子同时成就自己。她的故事,对于中国无数全职妈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再次证明陪读并不一定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她的丈夫是一名技校生,后来在原梦园的鼓励下读了电大、自考本科,进而考上硕士、博士,在上海安了家。这家人并非天生学霸,全是靠着点滴努力,一步步实现命运的逆袭。
真正的陪伴,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好家风的熏陶、父母的亲历示范,对下代人的教育意义胜过千言万语。许多陪读妈妈,放弃了工作,指望着儿女能实现自己的名校梦、出国梦,其实是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下代人的身上,将陪伴变成监管、甚至折磨,到头来甚至有可能得不到儿女的理解。摈弃浮躁功利的心态,多维度评价儿女成长历程,家长可能会收获更多。
见贤思齐,原梦园的故事对于时下的年轻人也有着很好的激励意义。有些年轻人存在着好逸恶劳的情况,不想靠真才实学充实自己,只想靠卖萌、发嗲当网红;有的年轻人缺少一颗奋斗的心,明明青春年华却感叹“90后的我秃了”“90后中年人要常端保温杯”,甚至以“90后老阿姨”自居,等等。尽管这里面有自我调侃的成分,但干工作避重就轻、偷奸耍滑的心态却越来越明显,殊不知,这种心态对自己事业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笔者一位同学的妻子,原单位效益差,时常发不下工资,她一直努力备考司法考试,终于在二宝11个月大时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准备转行做律师。一个师弟,毕业将近十年,在自己岗位上一直干得很优秀,去年自加压力备考,顺利通过司法考试。法务部主管听说他通过考试后,主动找到他,承担公司上市的准备工作。与原梦园一样,他们都是非常普通的人,这样的改变在有些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他们各自的家庭却是巨大的。社会的进步不就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奋斗足迹汇成的吗?
我们究竟如何定义自己的人生,人的极限在哪里?唯有奋斗者最有发言权,是他们将看似不可能变成了事实。很多人都习惯于躺在舒适区里,以年龄、家庭为由拒绝付出更多努力,但唯有奋斗者在挑战着自己的极限,也标注着人生的高度、感染更多人向上向好。奋斗者的身影最美丽。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