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本宽:《畅游艺海赤子心》——《窦效民书法作品集》序
窦效民书法作品集
逐宋追唐梦汉秦,畅游艺海赤子心。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文物厚重,书家辈出。七朝古都开封、九朝古都洛阳、安阳甲骨文、龙门魏碑等,都向人们诉说着河南厚重的文化底蕴。小篆之祖李斯、楷书之祖钟繇、三体石经作者蔡邕、明清著名书家王铎等都是河南人,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窦效民先生就出在河南淮阳县这块用黄河水浇灌的肥水沃土上。他幼承家教,酷爱书法。七岁临池学书,取法高古,从晋唐入手,以欧楷打下了扎实基础。行书初学赵孟頫,之后主攻“二王”,兼及董其昌、文徵明、八大山人、于右任诸家,进而研习张旭、怀素狂草。五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辛苦耕耘。特别是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创作研习班,书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
创作中擅长隶书及行草。其作品点画遒劲,结构严谨,章法排布合理。既庄重沉雄,又苍秀豪放;既清新隽永,又刚柔相济;动静互补,潇洒流畅。
中国书法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并以每种书体的不同风格,给人们带来多种美的享受。各种书体既有区别,又有继承和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因此,如果单攻一种书体,绝不可能成为一个高水平的书法家。效民先生深谙书道,在茫茫书海中,广泛涉猎,取法乎上。隶书以汉隶为主攻方向。汉隶至桓、灵时期,已发展到相当精熟的程度。字形端方劲挺,法度森严,雍容大度,意趣盎然,在中国书法史上,形成一代风范。严谨素朴的《乙瑛碑》、清俊瘦劲的《礼器碑》、方劲厚重的《张迁碑》、秀丽婉转的《曹全碑》。效民先生都能广泛吸收,博采众长,成为自己创仿营养。他所创作的隶书作品《岳阳楼记》,堪称大幅巨制,气势恢宏,观之令人震撼。不仅体现了汉隶的端庄厚朴、恣肆雄奇的特点,而且在继承基础上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从《李愿归盘谷序》、《王冕诗》、毛主席《到韶山》等行草创作中,依稀看到八大山人结构奇崛、行笔自然的书风。孙过庭《书谱》说:“变起伏于锋杪,殊衄挫于毫芒。”仔细体察,可见其下笔的自然而落,没有着意的动作,转折处以转为多,方折相对弱化;字的左上密集而右下空旷,显得疏朗开阔。由此,可以看出效民先生对八大书风的细心体察和把握。
效民先生五十多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笔耕不辍。由楷书四大家的劲健筋肉、汉隶的博大恢宏、八大山人的奇崛疏放,最后汇归于二王的“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力屈万夫,韵高千古”(刘熙载)的更高境界。对于优秀的书法传统,都能博览汲取,融会贯通,流于腕底。在他创作的杜甫《漫兴九道》(其五)、李贺《咏怀诗》、王维《过积香寺》等一批优秀行草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点画自然,无法而有法,一片天机,富有情趣,只有超脱功利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沉雄隽永,潇洒流畅。纤纤乎如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行云流水,一任自然。
效民先生2000年加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2014年又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多次参加国内书法大展并获奖。效民先生身为郑州轻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还钻研书法,开设书法课,为广大学生及美、日、韩、法、德等外国留学生讲课,为书法教育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他坚持文艺为大众、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在组织书法进万家,进军营方面也取得可喜成果。
颜柳欧赵扎根基,逐宋追唐梦汉秦。
篆隶行草当酒醉,畅游艺海赤子心。
书法艺术发展日新月异,名家辈出,高手林立,艺无止境。期待效民先生继承传统,敢于创新,在艺术高峰的攀登上,不畏艰险,再创佳绩。
(作者系著名美学家、郑州大学教授、原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窦效民书法作品赏析
窦效民
简介:现任郑州轻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副会长。自幼秉承家教,酷爱书法,初从晋唐入手,以欧、柳楷法为尚,行书初学赵孟頫,后主攻“二王”行书,兼取董其昌、文征明、八大山人诸家,继而又研习汉隶和怀素草书,并得名家指教。近年来,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河南省书法展览并获奖。本人及作品入编《中原辉煌50年》(书画卷)、人民画报《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世界美术家传》等。
编辑:张龙